定位中…
搜索
消息 历史 收藏
中文

何小鹏给罗永浩上了堂"如何干硬件"的课

2025/9/1 10:21:02
0浏览

2018年,锤子科技资金链彻底断裂,罗永浩背上了6亿巨额债务,开始被迫担纲主演他的"真还传"。

也是在这一年,何小鹏的造车梦终于诞下了第一子—小鹏G3上市。

两个最开始都不懂硬件的人,冥冥中注定般先后站在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接力吃起了干硬件的苦。

只是罗永浩跌了个大跟头之后至今还没在硬件这条路上卷土重来,而同样跌了大跟头的何小鹏,则硬撑着爬了起来,拍了拍了土又继续步步生风地向前走了。

能把硬件干到顶级的人,往往都是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性格中有十分强悍,乃至偏执一面的人。

因为几乎只有强悍乃至偏执,才能把从设计到生产这一整个复杂的链条给高效统管起来。为了盯生产,马斯克甚至自己都睡到工厂去。

向来怼天怼地的罗永浩是出了名的强悍,而何小鹏则是人尽皆知的“老实”。从性格上看,罗永浩好像比何小鹏更容易干成硬件。

可非常反差的是,何小鹏比罗永浩在硬件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而且前者造的是汽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难度不知道高出造手机多少倍。

何小鹏看起来并不是干硬件的标准答案,但“踩了无数坑”、“痛了无数次”之后,何小鹏却找到了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

盲目自信

跟罗永浩讨论起失败时,何小鹏边笑边稍透着些无奈的说:

“做创业的企业,最痛苦的就是你觉得你听了很多经验,你觉得你反思了很多教训,你希望你少踩些坑,但是很多坑还是全部重踩。”

从知道经验到内化经验,往往都需要现实敲打敲打。罗永浩在听完何小鹏的观点后,也不无风趣地说挨了一刀和听说别人挨了一刀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意思的是,在真正挨刀之前,很多人都会迷之自信觉得聪明的自己怎么可能会挨刀?

何小鹏就是带着2010年代互联网人的一种迷之自信开始造车的。

2017年8月,何小鹏全职加入小鹏汽车,从小鹏最早的投资人变成了董事长。

全职加入小鹏后,何小鹏找了一位他在互联网的兄弟去教汽车团队怎么造车。

这位“兄弟”给出的造车方针再简单不过,他开来了一辆玛莎拉蒂,然后让汽车团队造出跟玛莎拉蒂一样的车,像极了丰田早期进口雪佛兰1933款Victoria,然后模仿着造出第一款车的故事。

但差不多的故事放在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130余年的2017年前后,多少是显得有些天真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何小鹏对造车也有些天真。

何小鹏是特斯拉Model S在国内最早的一批车主。透过特斯拉Model S,何小鹏发现马斯克这个“非汽车人”竟然能造出这么好的一辆车,那么其实自己“造出一辆好车是可以做到的”。

在谈到这里时,何小鹏感慨地说道,当时有种错觉了,实际上都是错的,但是就是因为是错的,所以才有勇气。

当然,那个时候还带着互联网人迷之自信的何小鹏,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错的,而且他还在希望用年销10万就实现小鹏的正向循环发展。

之所以定下这个今天看起来极其不靠谱的目标,是因为何小鹏有个经验丰富的哥们儿告诉他只要做到年销10万,就有规模和利润了,就能正向循环发展了。

但真正朝着年销10万干起来之后,何小鹏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一方面,油车时代很多20万的油车成本大概7万块钱,成本很低;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车企都把车在全球范围内卖了好多年,研发成本已经被摊薄到接近0。

可小鹏不一样,不仅单车利润薄,而且研发费用还是传统车企的好多倍。

还有一点是汽车整个销售流程又长又复杂。何小鹏说,汽车是个重体验的产品,厂家说得再好,用户不体验没有用,即便真的体验了,要真金白银花几十万去买也很难。

这些发现都是今天的何小鹏反思后的结果,可当初初入汽车行业尚“愣头青”的何小鹏并没有认识到。

当真正发现自己那一套思考逻辑有很多错误的时候,那辆被何小鹏称为“Dream Car”的G9,在2022年9月一上市就已经由于定价偏高、Sku混乱等原因陷入销售困局了。

而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整个小鹏都陷入了销量低迷、财务紧张、核心班底流失的绝望低谷。特别是在2023年,小鹏的单车毛利率已经跌到了-1.6%,全年净亏损103.8亿,环比2022年扩大了25%。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小鹏距离被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确实已经不远了。

认清现实

最痛苦的时候,何小鹏甚至想过把自己换掉。

可把自己换掉就能解决问题吗?

何小鹏说也许能,也许不能,如果不能的话,自己面对的问题反而会更大。

事实上,作为小鹏的掌控者和灵魂,何小鹏根本没有退路,只能带着小鹏一边疗伤、一边奔跑。

雷军在一次跟何小鹏的通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小鹏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何小鹏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 CEO。

没错,何小鹏的确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造车的。

他说,在一开始造车的时候,第一,自己不想那么拼;第二,觉得应该找一批牛人;第三,自己是投资人,当时小鹏创始人还在,很努力很拼,应该让创始人去努力去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当年的何小鹏真的认真做小鹏CEO了,也很有可能做不好,这与他当时对商业的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何小鹏分享道,一般人创业都是先看商业机会在哪里,而自己是先考虑技术变革,再考虑技术变革下的用户在哪里,接着再考虑技术变革下用户需求在哪里,就是没有考虑太多商业化在哪里。

2004年何小鹏创办UC的时候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也正因此,UC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之下,一直到卖给阿里巴巴第二年才实现了盈利。

直到G9的失败把整个小鹏汽车都推向困局,何小鹏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时候改变了。

他说,当时小鹏的处境是不变就必死,变了可能会活,但是变得不好就是速死。

为了挽救小鹏,何小鹏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认真做起了方方面面都亲自抓的CEO。

现在的何小鹏认为,作为一名制造业的创始人,必须“大量的在一线里面”。如果有问题,马上就能看到。谁做错了,第一次警告,第三次就要开人。

2022年,何小鹏用时9个月反贪钢材腐败的新闻曾轰动一时,而到了现在,斗争经验更丰富的何小鹏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去规避以下欺上。

何小鹏说部门汇报的时候,30%的内容可能是对的,70%的内容是经过修缮的,根本没有精力去分辨出哪些是修缮过的,那么就需要有团队来辅助,自己把握第一层级,团队把握第二层级,如果第一、二层级都对的话,那么错误就不会错的太远。

在自上而下的强力改革下,何小鹏说小鹏大概只用了十八个月就基本从困境中走了出来,而其他大公司面对类似情况时很多都要两三年的时间。

在MONA M03上市后,何小鹏终于把小鹏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并且伴随着G7/6、全新P7的上市,小鹏面临的逆风局也渐渐转成了顺风局。

如今,小鹏月销已经从3万冲击4万,并剑指今年四季度盈利。

不过,在何小鹏看来,小鹏其实还没完全走出去,现在的成绩只是“小成功”,而“小成功不算胜”。

要想真正走出去,实现“大胜”,何小鹏认为小鹏还得再用5年的时间去拿到新能源汽车市场“船票”。

无尽地狱

何小鹏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性格暴躁的,并且因为暴躁还出过很多问题。

虽然公众场合下的何小鹏经常都是笑眯眯的,但事实上在工作之中,从第一次创业到现在,何小鹏一直都没改掉自己的暴躁。

第一次创业时,何小鹏专门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如果你想骂他,明天再骂。

因为这样忍一晚之后,百分之九十几的情况都会发现其实也可以不用骂人。

现在的何小鹏仍然很暴躁,为此,他还专门为自己的办公室装了一个双层隔音门。

一方面是防止外面的人听见何小鹏发火之后,因为考虑何小鹏心情,就把其他的一些工作给耽误了;另一方面则是隔掉旁边骂人更凶的王凤英的声音。

都说慈不掌兵,光凭老实真诚,何小鹏能率领好小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攻城拔寨?

在工作中容易暴躁,很有可能也是因为在乎和热爱。

这么多年来,何小鹏很难改掉自己的暴躁,同时也很难改变自己出于对技术的热爱,而将其放在商业前面的“勇夫”特质。

2020年,小鹏刚从2019年的资金危机中走出来,就收购了飞行汽车,也就是现在的小鹏汇天。

就算是在2023年和2024年最难的那两年里,何小鹏也始终没放弃小鹏汇天。

事实上,何小鹏也深刻地认识到做飞行汽车所需的时间周期很长,而且商业化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验证,但就是想要做一些“更有挑战、更科技、更酷”的事情。

还是在2020年,何小鹏又开始组建芯片团队推进图灵芯片的研发;到了2023年,何小鹏又把投资的机器人公司鹏行智能变成了小鹏的全资子公司。

从飞行汽车到芯片,再到机器人,每一项业务都极其困难和烧钱,而小鹏所打的却并不是富裕仗。

罗永浩说造车就是一连串的地狱套起来,只有全通关才行。如果再加上飞行汽车和机器人,那么小鹏所要面临的可能正如罗永浩和何小鹏这期访谈的标题一样,是“无尽地狱”。

要造好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何小鹏认为未来小鹏每年的研发投入至少500亿。

其中,有300亿要投入在AI上,剩下200亿则投入在一些硬件和软件上,而要想保证小鹏一年在研发上投入500亿,那么每年营收最差也要有5000亿。

何小鹏做出如此判断的其中一个标准来自谷歌、苹果、微软这些美国科技巨头。他说哪家公司不是季度收入千亿美金、利润小几百亿美金,才能快速推动AI的发展。

但这对于小鹏来说,显然是一个十分遥远的目标。

2024年,小鹏年度营收408.7亿。从408.7亿到5000亿,小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写在最后

如果从全职加入小鹏开始算起,那么何小鹏现在造车已经八年了。

从只想做董事长到学会当一位称职的CEO;从不懂硬件到“软硬兼施”,All in AI、造车、造机器人、造飞行汽车;从目标车辆年销10万,到目标每年投入研发500亿。

八年来跨界创业,何小鹏不停地改造自己,不停地拓宽自己的边界,不停地干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那部分事情。

何小鹏尽管看起来不是干硬件的标准答案,但这世界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对于何小鹏来说,干好硬件的解题思路或许就是凭着消耗不完的热爱,通过持续改造自己来找到技术变革和商业世界的交叉点。

这样虽然一直处在“无尽地狱”中,但因为热爱,“无尽地狱”于何小鹏而言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无尽天堂”。

标签:
举报
全部评论.0
0/150
发布
按热度 按时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0作品
0粉丝
0获赞
他的作品
查看更多>
热门选车号
2451
6.4万
1734
5.07万
2620
6.14万
628
4.97万
512
1.06万
友情链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