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蜂巢能源杨红新称“三元锂热失控”是导致车辆起火主要原因
“蜂巢能源:三元锂热失控导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占比70%”
“新能源汽车起火70%的原因是三元锂热失控”
“三元锂电池安全性不如磷酸铁锂,蜂巢能源称三元热失控导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占比70%”
……

类似标题的文章接踵而至,看起来三元锂电池又要雪上加霜?
然而这又是一次对供应商企业观点的歪曲解读!
在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大意):三元锂电池凭借其性能优势,依旧是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各类新兴应用领域的首选电池类型。在此背景之下,半固态技术为解决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的关键难题提供了路径。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核心关注点聚焦于如何快速推进半固态电池(固液电池)的商业化落地,探索课规模化应用的解决方案;对此,蜂巢能源已经推出“电解质热负荷转印工艺。”
杨红新是否说过“新能源汽车70%起火事故是三元锂电池造成”的呢?
并没有。
其观点是三元锂电池造成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70%是因为电池的热失控,而非说70%的新能源汽车起火是因为使用了三元锂电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务必要搞清楚这一点,现在已经出现一些借用并曲解其观点以唱衰三元锂电池的内容。

蜂巢能源意在说明其对固液电池的技术储备和规划。
其采用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是通过优化隔膜胶层及半固态涂层配方,以及生产工艺参数设计,以实现极片纳米级防护。做到的是替代传统正极表涂技术。并且其做到了100%兼容目前产线,不增加额外投入,做到目前“业内最低成本和最快速量产方案。”
技术上实现了电芯100%不热蔓延。
在短路情况下,漏电流降低50%,售后方面全生命周期压差不良率降低18.5%。
这才是蜂巢能源杨红新想要表达的关键内容。

其次,蜂巢能源已经建成2.3GWh的固液电池生产线,第一代270Wh/kg(能量密度)方形电池已完成开发,即将C样批量试制。现已获得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的订单,成为央企定点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其预计在2026年实现固液电池批量交付;第二代400Wh/kg固液电池同年完成开发;2028年完成450Wh/kg半固态软包电芯开发。

总结:
不论是固液电池还是固态电池,其正极材料依然基于三元锂电池;蜂巢能源大量生产与供应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现在应当让两类电池齐头并进,共同进行电池技术攻关。只有这样才能加速推进固液电池和固态电池的产业规模化,线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里程和完整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优化,以推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这一阶段里的任何阻碍产业发展的障碍都只会被一一克服,无需螳臂当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