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问界三款旗舰:中国新豪华,不止于配置堆砌
自问界品牌诞生以来,始终坚持软件定义汽车,深耕技术创新,以安全为基石,以智慧重塑豪华,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日,我们来到杭州,沉浸式体验了问界 M9、M8 与全新 M7 三款主力车型。作为累计交付突破 80 万辆的中国新豪华代表,问界此次试驾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 "智慧重塑豪华" 并非口号,而是贯穿产品全维度的核心逻辑。相较于同价位竞品,问界的优势从不是单一配置的叠加,而是软硬件协同带来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这正是其能在高端市场持续破局的关键。

问界 M9 的市场表现早已证明其硬实力 —— 上市 21 个月交付破 25 万辆,50 万元级车型中难有对手能与之抗衡。穿梭于安吉起伏多弯的白茶园中,这款 5.8 米长的大型 SUV 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华为乾崑智驾 ADS4 搭配猫头鹰增强转向技术,让最小转弯半径实现越级表现,灵活度甚至不输中型 SUV,同行媒体的惊叹绝非夸张。32 个高精度传感器与 4 颗激光雷达的硬件组合,配合华为途灵平台的算法加持,高速变道、弯道会车时的预判精度和响应速度,明显优于同级。

问界 M9增程版 1474 公里的 CLTC 综合续航,让用户把里程焦虑彻底抛在身后,44.8% 的热效率在当前增程技术中处于第一梯队。新增的银境紫外观质感十足,而 "尊四座 奢享零重力座椅套装" 更是戳中高端用户痛点,Nappa 真皮的触感与航空级头枕的包裹性,让长途乘坐成为享受。更难得的是,问界 M9 没有陷入 "堆配置" 的怪圈,所有功能都服务于实际体验,这一点比部分竞品单纯追求参数噱头要高明得多。
如果说问界 M9 是旗舰标杆,那么问界 M8 则精准拿捏了 40 万级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上市 5 个月交付破 10 万辆的成绩,足以说明其市场认可度。问界 M8 的优势在于 "全能无短板"。双腔闭式空气悬架是全系标配,这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多见,五档智慧调节功能让车辆在城市铺装路和郊外非铺装路间无缝切换,路面颠簸过滤得相当彻底。

在郊外道路的试驾中,增强型前双叉臂与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组合,赋予了车辆出色的行驶稳定性,即便快速通过连续弯道,车身侧倾也控制得很好。纯电版 149L 的超大前备箱是惊喜配置,搭配 392L 的后备箱空间,六人满载出行时的储物需求完全能满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晕车舒缓 2.0 系统,同行的媒体伙伴中有容易晕车的,全程试驾下来竟毫无不适感,这种针对家庭用户的细节打磨,比单纯的动力参数更能打动消费者。
全新问界 M7 则用实力诠释了 "30 万元级国民 SUV 标杆" 的称号,上市 41 天大定破 9 万台,这样的热度在同级别中无人能及。对比特斯拉 Model Y 和比亚迪唐 DM-i,全新问界 M7 的优势在于全面均衡的产品力。途灵底盘的再进化让驾驶质感实现质的飞跃,全铝合金双叉臂前悬搭配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配合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冲击感降低 33% 的同时舒适性提升 19%,数据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驾驶体验升级。

在城市拥堵路段,问界 M8 搭载的 HUAWEI DATS 动态自适应扭矩控制让起步和刹停更加平顺;高速路段,HUAWEI ADS 全维融合感知系统能精准识别路况,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远超同级竞品。八重安全设计构建的防护屏障让人安心,全维防碰撞 CAS 4.0 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风险预判非常及时,这种把安全融入细节的设计,正是家庭用户最看重的特质。
试驾完全部车型后,我深刻理解了问界能收获超过 80 万家庭认可的原因。相较于传统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问界用技术创新重构了豪华的定义;相较于部分新势力品牌的单点突破,问界实现了全维度的均衡发展。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在问界车型上得到充分体现,华为的技术赋能让车辆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智能移动空间。

从 50 万级的 M9 到 30 万级的 M7,问界已经形成了覆盖主流高端SUV市场的产品矩阵,每款车型都精准命中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没有花哨的噱头,没有多余的配置,每一项功能都服务于实际使用场景,这正是问界与竞品相比最核心的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问界凭借技术沉淀、用户洞察和场景化创新,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中国新豪华的未来,也正因这样的品牌而更加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