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品牌开始反击,2025下半年BBA新品规划曝光,谁能杀出重围?
2025年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中国车市,国产品牌纷纷刷榜单,而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似乎没有太多声量。
当然,从2025年上半年BBA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表现就可见端倪。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奔驰全球销量达107.63万辆,同比下滑8%;其中,中国市场累计销量29.32万辆,累计同比下滑14%。可见,作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的受挫对其影响较大。
和奔驰一样,宝马的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宝马上半年全球累计销量为120.74万辆,同比下滑0.5%;中国市场占据31.78万辆,同比下滑15.5%。至于奥迪方面,虽然暂未透露上半年销量数据,但是参考其在中国市场前5月累计销量22.78万辆,同比下滑16.78%的表现来看,处境也是相当艰难。
下滑的不仅仅是销量,而是价格体系的崩塌
相比之销量的下滑,价格体系的崩塌才是让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最为“痛苦”的。
一直以来,BBA都习惯了赚“品牌附加值”的钱,而如今要放下“身段”去和国产品牌打价格战,其背后不只是战略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心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去年宝马在“降价”和“不降价”之间反复横跳,但是换来的只是短暂的上扬。
作为BBA在燃油车市场的销量主力车型,今年以来,“34C”车型终端优惠力度不断加码,多款车型实际裸车价已经不到20万元,甚至和部分合资家用车看齐;而“56E”作为BBA在30万元以上豪华轿车市场的担当,部分车型价格门槛也已经跌破30万。
但是尽管如此,国内消费者似乎也并不买账。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0-30万这一价位区间,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60%增长至63.3%,而这一价位的传统燃油车销量占比则从去年同期的40%下滑至36.7%。
至于30-40万元这一价位区间,今年6月份,传统燃油车占比已经下滑至54.9%。而在这个价格区间,几乎被中国本土品牌比如鸿蒙智行、理想、蔚来等所占据。对于BBA来说,利润蛋糕已经被蚕食殆尽。
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之下,传统豪华车企连“松一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了。
下半年BBA新品集聚,谁能杀出重围?
当时间来到下半年,BBA们似乎突然想“通”了,在新品规划方面围绕新能源和智能化进行了深度的布局,其目的就是为了把丢失的市场份额抢回来。
先来说说奔驰,全新奔驰CLA纯电版将于今年秋季上市,并同步推出全新奔驰CLA猎装版。作为奔驰的入门级新能源产品,全新奔驰CLA纯电版基于MMA架构打造,其中长轴距版车型轴距加长至2830mm,最高续航可达到866km。值得注意的是,其智能辅助驾驶和信息娱乐两个功能域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
此外,奔驰GLC EV将率先在9月份的慕尼黑车展上首发亮相,不久后便在国内投产。新车基于MB.EA平台打造,轴距在GLC燃油版车型2890毫米的基础上增加了80毫米,同时提供128升的前备厢可供使用。参考纯电版CLA,大概率新车也会采用中国团队研发主导的智能化方案。
至于宝马方面,基于宝马全新电动车平台Neue Klasse诞生的首款车型——全新宝马iX3将在9月正式发布,随后引进国内,对轴距进行加长,后排将拥有加厚、加长座椅坐垫以及中国专属座椅材质。
据了解,全新宝马iX3国产版本将搭载宝马专为中国研发的操作系统X,内置与阿里巴巴合作的AI大语言模型,还将接入HarmonyOS NEXT生态,搭载与Momenta合作的中国市场专属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同时在电池方面,采用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共研的大圆柱电池。不得不说,这一次宝马iX3的“国产化”相当彻底。
奥迪品牌方面,产品布局就更为丰富。其中,一汽奥迪Q6L e-tron将在今年7月底或8月初上市。作为PPE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新车将载华为乾崑智驾,配备双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并配备联合宁德时代开发的800V三元锂电池包,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70kW,CLTC最大续航765km。
与此同时,一汽奥迪A5L和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两姊妹车型也将在8月份上市,除了全新的设计以外,新车还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可实现城市及高速路段驾驶辅助功能,填补了燃油车不能上高阶智驾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和奥迪联手打造的全新品牌,AUDI E5 Sportback此前也已经在工信部完成申报。不同于上汽奥迪现有的产品线,“AUDI”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主打高端智能化体验,新车预计在8月份投产,并有望9月内完成上市。
写在最后
相比之上半年,BBA在新品规划方面显然积极得多,而且从新品的特点来看,在不同程度上都已经完成“投华”。比如宝马与奔驰均与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而奥迪则是与华为联合打造高阶智驾方案,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需求。
既然打不过,那干脆直接加入,这显然是BBA当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今下半年还剩不到5个月,这三家谁会率先杀出重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