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订过万全是假的?博主爆料车企造假价码,花两三百万哄领导开心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看到了,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国内汽车市场形成了一种新的风尚(参数|询价),那就是很多厂商不主动向用户披露车辆的终端真实销量,却习惯性在新车上市之后的几个小时、一两天里各种发布所谓的小订订单数量、锁单数量,营造出一种上市即大卖、供不应求的氛围。在去年某一段时间,我们就集中发布了一些有关订单造假的选题,结果因为人小言微,并没有引起很多小伙伴的注意,直到最近一段时间……

此前,国内著名汽车媒体人吴佩老师就披露了一个汽车行业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很多厂商新车发布会后的“小订过万”,很多都是广告公司几个月之前就已经策划好的,不管新车订单有没有到这个数,反正海报到点就发!而广告公司之所以这么干,就是让消费者觉得新车是爆款产品,同时也是为了哄领导开心。这两个方面基本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理解!

不过很多小伙伴对汽车厂商订单造假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随便编一个数字,做一张海报发出来的阶段。实际上,整个造假过程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包括厂家、广告公司、黑产方、经销商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尽可能让“小订订单”的数据看起来更真一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厂家的花费还是非常大的。

日前,有博主曝料称,根据第三方机构的估算,一家车企想要造出“小订3万”的假象,光支付给黑产团队、广告公司的费用就超过了100万元,再加上给员工的“刷单补贴”、给经销商的“锁单返利”等费用,总成本可能高达两三百万元。所以订单造假不仅需要耗费比较高的成本,而且从厂家到广告公司到员工,再到经销商,几乎涵盖了一辆车从生产到宣发到销售的全链路,而这个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参与了造假,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之所以现在很多厂商会采用订单造假的方式,本质上还是对市场和流量的担忧,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的汽车品牌太多了,新车上市像下饺子一样。其中有很多车型上市之前,大家对这些产品的期望就特别高,所以基本上一上市就大卖,但是对于有些车型来说,上市定价之前,车企上上下下都没底,所以就需要一些数据的佐证。

很多广告公司中标之后,在参与上市发布会的前前后后,就是要做到让厂商满意,那么新车上市之后,广告公司通过“全链路”造假,至少给了车企领导一个台阶,那就是这款车本质上是成功的,至少在发布会阶段是成功的,你看小订订单多高!至于为什么后期销量那么拉胯,是不是经销商的接待和试驾流程不行,让小订用户不满意了?是不是有其他新车上市,厂家在竞品拦截方面没做好,让人家抢了先机?总之广告公司在上市阶段做得很好,下一次还要继续合作哦!

而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订单造假的原动力就是,很多消费者买车,本质上也是盲从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品牌的新车,连参考的标准都没有,所以很多消费者就算冒险买车,也要找一个销量比较好的车型跟着购买,但是有些车型是首次问世,都没有前序车型,怎么办?那是不是看看其他人订不订车,如果大家都订,或许这款车就不错。所以很多小伙伴抱着这样的心态,就掉进了车企挖的坑,到了提车的时候才发现,就只有自己在内的少数人了,成为了人家订单造假中,真金白银买车的车主,剩下的订单都“隐身”了。

实际上,国内著名汽车产经博主孙少军也提到了如何分辨订单造假的方式,那就是看进店量。因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买车属于大宗消费,所以小订之后,一般都会去店里试驾一下,决定要不要大订或者锁单。所以如果有些新车刚上市,小订订单就爆了,但是终端店面却门可罗雀,那大概率就是订单造假了,如果门店也是人满为患,那么就算有水分,至少跟风买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