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搜索
消息 历史 收藏
中文

全球超13万汽车人将面临失业,是什么原因带来汽车产业裁员潮?

2025/10/23 10:26:23
0浏览

“目标3万人离职!怎么看奔驰的大规模裁员计划?”

“冰山一角。”

“还会有其他企业跟进吗?”

“汽车人失业潮才刚刚起风。”

“为何这样评价?”

……

梅赛德斯·奔驰近日的大规模裁员计划引得诸多汽车人关注,有感同身受者,有纯粹吃瓜者;也有一些同道表示“羡慕嫉妒恨;”之所以会羡慕甚至嫉妒被裁员的奔驰员工,原因是其补偿方案,比如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以获得50万欧元的补偿金!就算是普通员工也有相当高的“离职大礼包。”N+11是奔驰汽车曾经给出过的裁员补偿方案,可以说已经创下行业之最,换位思考的话,离职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为何要裁员。

以及其他企业是否会跟进。

笔者认为汽车产业裁员潮才刚刚起风,现在就来讲一讲读者提出的上述问题。

四个原因:

  • 产业转型
  • 价格竞争
  • 市场需求
  • 产能有剩

从事内燃机动力总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中下游企业,裁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汽车电动化浪潮迅猛而来!电动汽车需要的是驱动电机,是动力电池,是电控系统;而整套三电系统的集成度可以做到非常高,生产也可以做到极高度的自动化。并且三电系统相较于内燃机驱动系统要简单许多,也就是所谓的集成度高;于是生产制造环节所需要的人工也会偏低,福特CEO Jim Farley在三年前就说过制造电动汽车所需要的人工相较于制造燃油车可减少40%。

于是一旦电动汽车产业形成规模,渗透率逐步提高,那么从事内燃机和整车生产制造的企业自然是需要裁员的。

价格竞争看似会让汽车产品更便宜,可以提高汽车产品销量;于是理论上应当需要更多工厂和更多员工,可是为什么还是出现裁员潮呢?其中的逻辑非常简单。价格竞争压缩产品利润,利润压缩必定需要同步压缩成本;于是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在现阶段里看似矛盾的降本增效是可以实现的。

实现的方法是让可以不知疲倦到连轴转的工业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取代人类员工。

一台工业机器人的售价按照60万元来计算,设计使用寿命10年起步;一名汽车产业员工一年拿13~15个月的薪资,就算一年拿12万元的年薪,五年的薪酬就是60万元!那么企业自然更愿意选择工业机器人。

也就是说价格竞争迫使企业改变思路,降本增效使其不得不用机器人替代员工。

当然这也是不可逆的技术发展趋势,只不过被加速了。

重点:

不仅是汽车产业存在上述两个现象,各个领域都存在。

于是各个领域的员工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都难免要面对被部分淘汰的事实;当这些员工被裁员之后能去做什么呢?跑滴滴、送快递、送外卖,抑或者是摆地摊;这都不会是高薪工作,因其没有技术含金量,不是所有人摆地摊都能日入过千,这样的故事大都只是故事而已。

那么市场需求的疲软则必然!市场需求想要旺盛就得让许许多多的人有消费冲动,想要使其有消费冲动的基础是使其有足够高的薪酬;反之,收入递减或突然终结,就算还有些储蓄也不敢乱花呀。

所以市场需求难免会变得疲软,而市场需求一旦疲软,实际则等于需求小于供给;此时则会出现供需关系的失衡,产能高、生产出来的商品多,市场疲软、需要的商品少,于是一部分工厂就不能开足产能,这一部分工厂都不运转了,不裁员还留着做什么呢?

总结:

在汽车产业里的产业转型会让一部分从事内燃机和整车生产的企业工厂裁员,实际在其他领域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只不过转型大都是从系统实体销售网络转向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也会造成相同的结果。另一个因素是科技飞速发展驱动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进而造成市场需求疲软和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况。

而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实际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规模化,价格竞争还在持续中,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也没有整体跨越鸿沟(参考鸿沟理论);所以汽车产业的裁员潮或许真的只是刚起风,只不过风向标所指向的方向相对清晰。

标签:
举报
全部评论.0
0/150
发布
按热度 按时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0作品
0粉丝
0获赞
他的作品
查看更多>
热门选车号
2651
6.62万
1863
5.29万
2762
6.26万
747
5.13万
565
1.16万
友情链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