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 25年的角色变迁
这两天,来自慕尼黑车展的视频目不暇接,与往年车展报道最大的不同是,说的不是跨国公司推出了什么新车、什么新技术,而是中国品牌展出了什么新车,是中国品牌占据了车展一半的面积,是哪个中国品牌谈了什么样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25年前,当中国市场大门即将打开的时候,我们恐惧地大喊“狼来了”。今天,高喊“狼来了”的是欧洲人、美国人。当年是我们怕中国的汽车被外国人一脚踩灭了火,而今是老外怕被我们踩灭了火。
在慕尼黑车展上,有中国公司在车展宣布进军欧洲市场的战略,有的甚至说出未来几年将在欧洲新建4S店的数量、出口多少万辆的规划。与疫情前中国车企去慕尼黑车展不同,当年只有个别汽车厂去德国探路、听反馈,今天去慕尼黑车展的不只是整车厂,更是中国汽车产业链……有德国专业汽车媒体人惊呼,照这样下去,未来大众品牌将进入博物馆。马斯克说,如果不对中国汽车设立关税,美国汽车没法跟中国品牌竞争……
“狼来了”,25年前几乎全中国汽车产业都在忧心忡忡地喊着这句话,因为中国决定加入WTO,担心一旦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潮水般涌入的外国品牌会彻底冲垮中国汽车工业,因为当年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更有人担心,真正被冲垮的可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当年在中国市场增长最快的就是合资车,中国品牌还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成了问号,所以在中国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合资品牌”,否则可能出现否定入世成果的舆情。曾几何时,吉利总裁李书福在北京车展跟记者说:“我们就像一个小孩,周围都是狼。他们搞技术封锁,我们要买技术他们不卖给我们……他们随时要吃掉我们。”而遭遇如此困境的又何止吉利一家?
正因为如此,当年还出现过一次颇具影响力的“何龙之争”,即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和原“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网上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何部长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龙永图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没有必要强调自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追求的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中国汽车到底如何走出困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今天,李书福带领下的吉利,不仅成为中国汽车的头部企业、是跨国公司,不仅有自成体系的整车和零部件系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芯片、超算中心、大模型、手机、短刀电池,不仅将沃尔沃、莲花等一众豪华品牌纳入麾下,更是奔驰的第一大股东,未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司雏形已经隐约可见。长城汽车拿下了全球越野车销量一哥的宝座,并在欧洲、南美、东南亚设厂生产销售,坦克品牌更成为一些国家元首的安全保障用车;奇瑞今年将冲击年销300万辆的目标,其中大约一半的销量在海外,中国出口冠军谁能想到居然是奇瑞,是那个当年“不准出生的孩子”。
而今的合资企业已经没有了当初在中国市场上如虹的气势,当年拿款车来中国就好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奶牛”,甚至在中国市场上疲于应战,原来占有的中国市场份额正被中国品牌一一夺回。在中国开发、在中国市场补课成为必然,中国市场的趋势成了世界汽车工业的风向标。当年那个担心被“狼”吃掉的孩子,今天正在吃“狼”。有跨国公司销售老大明确表示,如果在中国市场战败,就等着在国际市场上接受中国公司的冲击吧。
以前,在中国的车展上,有跨国公司参展才能说明车展有档次,才能邀请更多车企参加,才能有更多的观众。今天,如果没有中国公司参加的国际车展恐怕将黯然失色,如果没有中国公司去慕尼黑车展,其展况如何可想而知。慕尼黑,那可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入世”后的中国“学生”来展示“作业”了。
9月13日,在天津泰达论坛上,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董扬先生发言时讲了三个观点,一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二是要慢一点,别太快了,别让人家感觉受冲击了;三是希望政府对出口要进行管理,有序发展。这三点似乎是25年前我们希望跨国公司做到的,是因为我们怕被“狼”吃掉,让我们能有个喘息的机会。今天是老外在喊“狼来了”,是我们自己要约束自己“下手轻点”,别伤着人家。欧洲在接纳不接纳?如何接纳中国汽车工业方面出现了争执,美国已经摆出了拒绝中国汽车工业的架势,这拒绝的气势远超中国“入世”谈判,我们当年是既要接受,又要防止被“狼”吃掉。今天,董扬先生说:“如果美国不接纳中国制造,他的制造业重振没有希望。”
20年前,我曾预言,哪个品牌不来中国,哪个品牌可能会失败。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个预言果然应验了,欧宝、萨博等一众著名品牌走进了汽车博物馆。今天我再次斗胆语言,哪家中国公司不走向国际市场,哪家公司将会消失。我超级同意董扬先生的预言,未来10年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黄金10年。我更认为,未来25年,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上将呈稳定的融合发展状态。
如果用毛主席论持久战的观点看待中国汽车市场,25年前,我们处于受攻击的传略防御阶段,疫情前处于相持阶段,现在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但现在,我们应当秉持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因为市场是个稀缺资源,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通过融合发展,只有实现合作共赢,只有成为各国的朋友,而不是各国心目中的“狼”,那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