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造车终于“成功”!续航超1200km,拥有20万档次仅售12万多!
2026款创维HT-i(参数|询价)这款车,从上市到现在已经有不少争议了。有人说它是“价格屠夫”,12.98万起的中型插混SUV,比比亚迪宋PLUS DM-i便宜好几万;也有人说它是“工业垃圾”,销量惨淡,6月只卖了175台。那么,这款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今天我们就抛开那些营销话术,从真实体验出发,好好聊聊这款车的优缺点。
先说说价格,12.98万的起售价确实够狠,比同级别的比亚迪宋PLUS DM-i便宜不少,甚至比一些紧凑型混动SUV还低。创维这次显然是铁了心要走“低价路线”,毕竟销量一直上不去,再不降价就更没人买了。但低价真的能换来市场吗?我看未必。从实际体验来看,低价背后确实有不少妥协,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详细聊。
动力系统是创维HT-i的一个亮点,1.5T发动机+电机组合,综合功率275千瓦,匹配32.76kWh的三元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200公里。数据上看起来不错,实际体验如何呢?纯电模式下动力响应还算轻快,市区代步完全够用,但电量一旦低于30%,发动机介入时的抖动和噪音就比较明显了,尤其是急加速时,方向盘和油门踏板都能感受到细微震动。油耗方面,官方标称综合油耗5L/100km左右,实测市区通勤(电量保持50%)大概在6L左右,高速巡航反而更省,能跑到5L以下。这个表现不算惊艳,但考虑到价格,倒也说得过去。不过,低配版不支持快充,90公里的纯电续航在市区代步勉强够用,长途基本只能当油车开,这一点不如比亚迪DM-i灵活。
空间是创维HT-i的一大卖点,4720mm的车长,2800mm的轴距,定位中型SUV,比比亚迪宋PLUS DM-i略大。后排空间得益于2800mm的轴距,腿部空间充裕,地台纯平,中间乘客的舒适性也有保障。后备厢容积不错,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接近全平的空间,露营或搬运大件物品都很方便。不过,储物空间设计一般,中央扶手箱偏小,门板储物格也不够深,日常零碎物品不太好收纳。
底盘调校是创维HT-i的一个短板,偏向舒适但不够细腻。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悬挂能过滤掉大部分颠簸,但细碎震动处理得不够彻底,尤其是后悬架,过连续起伏路面时会有多余的弹跳感。转向手感偏轻,虚位较大,高速行驶时需要频繁微调方向,缺乏扎实的反馈。车身重心较高,过弯时侧倾明显,激烈驾驶时信心不足。整体来说,这台车的驾驶感受更偏向“买菜车”,适合平稳驾驶,不适合追求操控乐趣的用户。
配置方面,创维HT-i的纸面数据看起来很唬人,12.3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大屏、360度全景影像、手机远程控制等一应俱全,甚至高配还有座椅加热/通风和256色氛围灯。但实际用下来,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逻辑优化还有待提升,语音交互虽然能完成基本指令,但响应速度和识别率不如主流新势力品牌。中控大屏的UI设计比较传统,功能入口层级较多,CarPlay的缺失也让部分iPhone用户不太方便。另外,倒车雷达的灵敏度一般,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偶尔会出现误报或延迟提示的情况。
安全性是创维HT-i最受争议的地方。它的纯电版本创维EV6在C-NCAP碰撞测试中仅获一星评价,而HT-i的低配车型只有前排双气囊,部分版本甚至没有ESP。虽然高配车型增加了侧气囊和气帘,但整体安全配置仍然落后于同价位竞品。对于一款主打家用的SUV来说,安全性应该是重中之重,但创维在这方面显然没有给消费者足够的信心。
品牌认知度和售后网络也是创维HT-i的硬伤。很多人听到“创维汽车”第一反应还是“卖电视的那个?”。尽管创维强调自己有十年造车经验,但消费者更信任比亚迪、吉利这些传统车企,或是“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售后网点稀少也是硬伤,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维修保养得跑隔壁城市,一旦出事故,等配件的时间可能比修车还长。
综合来看,2026款创维HT-i是一款优缺点都很鲜明的车。它的优势在于价格低、空间大、续航长,适合预算有限但需要大空间插混SUV的家庭用户。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底盘质感一般、车机体验落后、安全配置不足、品牌认知度低、售后网络薄弱。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台便宜的混动SUV代步,对品牌和操控没太高要求,那HT-i确实是个性价比之选。但如果你更看重品牌口碑、驾驶质感或长期用车体验,同价位的比亚迪宋Pro DM-i或吉利银河L7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创维要想真正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光靠低价是不够的,还得在核心技术、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否则,即便价格再低,消费者也很难买单。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创维HT-i的市场表现确实不太理想,但对于那些预算严格卡在10万出头、又想要大空间插混SUV的消费者来说,它依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