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面对零公里二手车现象仍未祭出重拳,到底在顾虑什么?
“销量数据造假,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太离谱!”
“套取置换补贴!零公里二手车品牌已成行业蛀虫”
“出口渠道套取补贴,以低价格进行倾销,断送的是自主品牌整体的前路!”
“为何零公里二手车危害如此严重,现在依然未见相关部门祭出重拳?”
……
在与零公里二手车相关的话题里,有许多新媒体和网友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也有进行过深度分析;但是上述着重注明的问题是最值得解读的,也是最值得业内人士思考的。现在都已经知道零公里二手车的系列危害,为何相关部门的态度还是如此审慎呢?这条灰产链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一旦打破则会引起链式反应,审慎的态度、保守的做法是有必要的;包括近日网传的“新车落地后半年内不允许过户”的消息也没有得到官方回应,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下面来讲一讲笔者的三个观点。
1.经销商的错误也会波及到品牌和企业。
不是所有车企都会去搞零公里二手车,可是许多品牌的车辆都出现在那三四千家销售零公里二手车的门店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当然出现在经销商环节。说白了就是经销商为了提前完成销量任务以拿到厂家的返利,进而通过该渠道将车辆出售给二手车商——此类品牌的问题出现在经销商环节,厂家严格来说是无辜的;可是消费者和网友们是不管这些的,其看到的只是品牌,不论究竟错在哪一个环节里。
所以如果一股脑的把所有涉及问题的品牌都公布出来,届时将有大批的品牌和车企遭遇严重的影响,对于一些品牌竞争力本就偏弱或现阶段处于劣势的燃油车品牌而言,这样的打击可能是“致命性”的。
不能“误伤”和“连坐”是态度保守的原因之一。
2.制造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的关键因素是不正当竞争。
零公里二手车只是“病症”而非“病灶。”
真正的“病灶”是汽车行业的不正当竞争,比如超出合理范围的价格竞争、没有事实依据的夸大宣发和明争暗斗的品牌舆论之争;这些竞争上演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荒诞剧情,同时迫使部分车企通过销量数据造假的方式去迷惑产业资本。但经销商以零公里二手车的方式造假,其实在销售行为上并无问题,或者说以任何方式将车辆卖掉都不见得有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经销商也很难追责。
所以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该难题,实际要做的不是直接打击零公里二手车,而是从汽车生产企业着手打击不正当竞争。
这是需要时间的,其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对应的是一个相对长的周期。
3.涉及零公里二手车的问题品牌里包括大量新能源汽车品牌。
汽车电动化是产业战略的核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依然是有必要的;那么此时如果出现一批被权威机构确认的问题品牌,这些品牌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剩下多少?所以不论问题是出在制造厂家还是终端门店,对于这些企业的合理处理方式都应该是“冷处理。”除非拿出断腕的勇气,让市场来决定淘汰机制,让电动汽车阵营从内部展开最激烈的淘汰赛;届时能留下的企业都将会是优质企业,当然也有可能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基础松动的情况。
是否应该去冒这个险呢?
想来应当是不会去冒险的。
综上所述,零公里二手车的波及面太广,涉及的问题太多;而且作为“病症”更会让人看到“病灶”所在,如何解决“病灶”才是业内外和海内外汽车领域人士和媒体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下半年里应当会有相关规则的修订,只要不再出现“掀桌子”式的价格竞争与舆论之争,汽车行业则能逐步回归正轨,零公里二手车现象也将不治而愈。
拭目以待。
相信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汽车行业也是会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