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势力为汽车音响“0元配”卷生卷死,还有人愿意花9万选装?
买车时各种各样的选装包,看得人眼花缭乱,原本充足的预算,一转眼被杂七杂八的选装配置掏空。
在上一期的内容当中,也有粉丝提到了汽车音响选装费的问题。
同样是8000元的价格,怎么一笔带过领克,却浓墨重彩地讲奔驰,疑似暗指8000块买小柏林不值得。
关注汽车音响选装费本质,是在消费知情权、体验性价比、个性化需求三者之间的权衡,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汽车消费从“功能满足”向“体验升级”转变的逻辑。
我们表面上在讨论“8000元”,实际问题的核心是:
什么样的音响配置才值得额外花钱?
不同价位的选装费对应何种配置才算合理?
以及对于传统豪华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之间音响选装费的问题,到底是不是“双标”?
我们今天都展开聊聊。
音响选装费差异
首先,我们以传统豪华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两大分类,各整理了10款较为有代表性的热门车型的音响选装费用及基本配置情况。
首先叠个甲,这个图上的信息都是根据官方信息统计的,有线下的优惠或者某个月的活动赠送,我们就不考虑在内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领克加装音响所需要的8000块,其实说是限时免费,但一直都会送。
可是这个由于没有官方口径,我们就也选上来了,8000块的标价也可以说明这套音响的实际价值。
从图中可见,传统豪华品牌中,即便是价格定位相近的车型,音响选装费跨度也比较大,且不少车型原装音响是无品牌的白牌。
但是它们通常并不缺乏音响技术实力,反而大多与B&O、Bowers&Wilkins、Meridian等顶级音响品牌有深度合作,其音响系统的“听感调校”、“声学适配”等等早已形成成熟体系。
但是由于大多数原装音响的品质一般,难以满足听音基本需求,对于影音娱乐体验稍微有一些追求的人来说,付高昂的选装费就成了“必选项”。
新势力品牌里,多数车型原装就配备知名或自研音响品牌,选装多是同品牌下的升级,即便是不进行选装升级,原有的配置也基本能提供不错的体验。
它们的“内卷”逻辑更偏向参数和“整花活”的竞争。比如喇叭数量从18个飙升至30多个、新增“座椅震动联动”、“沉浸式声场模拟”等花哨功能,本质是用“科技配置清单”满足用户对“新鲜感”的需求。
很多新势力品牌在买车权益中,也将音响福利拉到了新高度。像领克、银河等等品牌,通常在预售期间下定,可以获得全系免费赠送音响,对于这些品牌的选装,基本可以看作是标配了。
而且也有像蔚来、极氪等品牌的一些车型,通过“全系标配”高端的音响配置,将“听觉平权”的概念逐渐引入大家的视野。
所以,比起“双标”对待传统豪华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之间的音响选装费,我们更想要表达的是传统豪华品牌对音响重视不足,常将其作为可额外盈利的选装。
而新势力品牌常将优质音响作为标配,甚至成为核心卖点,选装音响则当作提升新体验、高端感的配置来打造,足见两者对音响重视度的差距。
下面,我们再从多维度聊聊如何衡量音响选装价是否值得。
四个维度判断音响价值
判断音响配置是否值得,可以从硬件核心参数 、软件算法、系统适配、品牌底蕴这四点考量。
硬件核心参数
扬声器数量、单元材质、功率等硬件,是音响效果的基础。
传统豪华品牌中,例如原装是只有 10个扬声器左右的无牌音响,通过选装,实现扬声器数量以及功率翻倍,并且升级为品牌音响,听感体验会有明显优化。
尊界S800或领克900等,原装就有二三十个扬声器的品牌音响;
更有智界的两款车型,在音响上的升级仅是增加了主驾的两个头枕音响,像这些原装音响就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大家还是按需选装。
软件算法
优质的软件算法可对声音进行精准调校,弥补硬件不足或放大优势。
传统品牌通常有多年的调音经验,以及品牌专属的音效设置,更贴合高端车型的奢华听感,比如奔驰GLC的音响升级中,就包含了柏林之声环绕立体声、个性化音效的设置。
新势力品牌中,很多会融入像AI调音等最新技术,来优化声场、解析度等。
若选装音响含知名品牌或自研品牌的先进调音算法,即便硬件参数提升有限,也能显著改善听感,这样的选装就都是有一定价值。
系统适配
新势力的音响与车机系统深度融合,可联动导航、氛围灯等,形成沉浸式场景体验,但传统豪华品牌多为独立音响模块,在这方面可能适配性稍弱。
不过,部分品牌会将音响选装与“座椅加热、氛围灯、智驾功能”等打包成“选装包”,像榜单中的奔驰GLC、AUDI E5 sportback、尊界S800、以及智界的两款车型,都是如此。
对于仅想升级音响,无需其他氛围感的加持的用户来说,这样的隐性捆绑倒是成了一把双刃剑。
品牌底蕴
除了部分使用自研音响的车型,在传统豪华品牌和新势力中,均有不少搭载知名音响品牌。
Burmester、Bowers&Wilkins、Dynaudio等品牌经过多年声学积淀,在音质还原度上确实更有保障。
然而传统豪华品牌的选装费,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品牌税”,除了音质之外,品牌的“符号”,也是豪华体验的一部分。
但是同样是“联名音响”,不同品牌的选装费仍可能相差数倍,所以还是要做出合理性判断。
总体来说,如果选装音响后能有上述明显的升级,且选装费在万元左右,确实是很有体验性价比的选择。
出于建议和参考,我们还是认为作为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求选装,应结合自身需要,避开“高投入低效果”的陷阱,尽可能让每一分钱都花在音质提升上。
写在最后
至少在汽车音响这个方面上,大部分新势力汽车的“内卷”,无论是出于对用户体验和感受的考量,还是对于品牌调性的展现,我们认为都是一种引领行业潮流的方向。
在新势力品牌引领汽车音响板块的内卷浪潮中,传统豪华品牌的“躺平”,究竟是不忘初心,拒绝为无效参数牺牲音质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还是受限于对“经典豪华认知”的固化,不愿打破以往与音响商的合作惯性,难以快速适配新势力以“用户需求反向定义产品”的灵活逻辑,最终遗憾落伍?
我们的音响选装费用榜单将会定期更新,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提名你们想要在榜单中看到的品牌和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