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象中那么好?自费测评小米YU7,优缺点都很明显!
回顾:
韩国忠清南道天安市一居民地下停车场于23日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当地警方和消防机构正在对起火原因进行调查以及损失情况的评估。现在可确认的只有起火车辆为“现代IONIQ 5”车型,搭载韩国SK On供应商提供的动力电池。
一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本没有什么大不了,为何能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呢?
据国内媒体报道称,韩国媒体在此次事故的报道中普遍采用“电动汽车火灾”的模糊表述,未能明确标注车辆具体制造商、具体车型名称信息和动力电池供应商等信息。可是韩媒在之前相关的报道中却能明确相关信息,比如一些涉及进口车的事故,其会明确品牌、车型和动力电池供应商。
于是业内人士认为其差异化报道方式存在典型的“双重标准”情况。
据悉,IONIQ 5并非首次发生火灾,在三年前的济州岛有一辆同款车在充电中发生火灾;两年前在西归浦市出现行驶过程中的火灾事故;一年前在江华岛时也出现行驶中的火灾事故。但是韩媒在报道中的描述普遍存在模糊描述,然而在去年仁川的一起电动汽车火灾事故中,韩媒却反复提及“电池为中国制造。”
重点:
韩国电动汽车火灾事故统计数据显示,起火车辆中的89%搭载韩国产的动力电池;品牌有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顺序为起火车辆由高至低的排序。
感受如何?
以下为不带有任何立场,站在第三方视角解读。
不得不说韩媒在相关的报道中明显存在污名化中国制造动力电池或电动汽车的情况,其明显在输出“中国制造电池差”的观念。这种操作被视为典型的贸易问题情绪化,不利于韩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深的产业,各大汽车强国应当携手并进而非相互掣肘。
韩国相关机构应当对韩媒差异化的“双标”报道现象进行关注,应当禁止韩媒在有关进口车事故中夸大描述,丑化进口车品牌和产品;同时应当强化本土汽车产品事故报道的规则,应当一视同仁的面对所有汽车产品。
否则,如果放任韩媒继续进行“双标”报道的话,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国产车发生火灾事故之后第一时间去抠标、遮挡或使用灭火毯整体遮盖但并不是为了灭火而是为了掩饰品牌!而进口车火灾事故却会要面对无数镜头的情况。届时进口车品牌在韩国汽车市场里将难以生存,本土汽车制造商成为寡头,韩国汽车市场势必陷入混乱。
类似的现象在其他汽车市场中已有先例,应当引以为戒。
所以还是奉劝韩媒要有作为媒体的职业操守,否则韩系汽车未来在东亚、欧洲和美洲市场的前路将会更加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