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次碰撞撕开辅助驾驶华丽外衣:一场测试背后的技术警钟
懂车帝联合央视新闻的这场测试如同一面“照妖镜”。在15公里封闭高速与城市道路上,36款主流车型在消失前车、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儿童横穿等15项高风险场景中反复验证。216次模拟碰撞后,结果触目惊心——高速夜间遇施工区卡车时,仅47%的车辆能安全避让;面对“消失前车”场景,超70%的车型直接撞上障碍车,部分甚至因强行变道险些酿成二次事故。
光环褪去:辅助驾驶的脆弱真相
测试将车企精心构建的技术神话击得粉碎,首先是品牌梯队分化残酷,特斯拉、魏牌蓝山和小鹏G6(参数|询价)组成的第一梯队高速通过率83%,而问界M9(参数|询价)以64km/h追尾、理想L6(参数|询价)加速撞车等案例,暴露了部分品牌在极端场景下的致命短板。其次是技术逻辑本质缺陷显现,多款车型违背“让速不让道”的安全准则,为避让前车鲁莽变道危及邻道;激光雷达在夜间施工区因假车模型反射差异集体失效,印证了感知系统对非标物体的识别盲区。
而这一次测试的最后就是存在于阳光下的阴影,与公众认知相反的是,中南大学联合报告指出,超80.5%的辅助驾驶事故发生在白天——光线充足反而凸显了系统对突发路况的应对无能。
争议漩涡:被质疑的公正性与未言明的焦虑
本次测试引发的波澜远超技术本身,变量控制遭车企狙击:华为系用户质疑驾驶员干预方向盘打断系统决策,问界M9仅距障碍车60米(蔚来ES6(参数|询价)为135米)的短制动距离设定,被指刻意压缩响应时间。
行业“遮羞布”被掀开,部分车企向监管部门施压要求下架视频,侧面印证了测试戳中了过度宣传的痛处,将“记忆泊车”包装成“全自动驾驶”,用激光雷达堆砌掩饰算法短板等营销话术在此无所遁形。
这场测试的价值不在评判优劣,而在重构认知,破除“硬件至上”迷思。激光雷达与千TOPS算力芯片并非安全“护身符”。夜间施工区场景中,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反而稳定通过,印证算法协同比堆料更重要。
而公安部已拟推动三大监管——车企宣传规范、法律责任界定、安全技术标准。而用户更需警惕“自动驾驶”话术,主动了解所用车型的智驾短板,例如问界系在紧急变道时的决策迟疑。
本次参与测试的乘用车表现参差不齐,但卡车后防护装置缺失才是钻撞事故高致死率的元凶。懂车帝测试间接呼应了IIHS的结论——推动卡车防护标准升级,比苛求乘用车A柱强度更具社会价值。
车动力说:
当懂车帝的测试车在高速路上一次次撞向障碍物,碎片四溅的何止是车身蒙皮,更是整个行业对技术能力的虚妄自信。特斯拉的“第一梯队”成绩无法掩盖全行业通过率不足50%的残酷现实——正如工程师所言:“安全的核心是知晓局限而非吹嘘能力。” 这场测试的价值,不在于审判车企,而在于将生命从营销话术与技术幻觉中解救出来。方向盘后的人类双手,终究是安全最后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