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园冲突事件引热议,大学校园是否应该面向社会开放?
回顾:
6月30日晚,一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在体育场内跑步时被足球砸到头部;后发现踢球者是校外的两个小孩,后学生与小孩家长发生口角并因身体不适倒地。随后恶劣的一幕发生了,小孩家长在学生倒地之后持续脚踹学生,最后该学生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
近日,上海交大保卫处发布声明,称针对此事已经成立工作专班;并已与公安部门配合,依法积极调查处置。学校方面将坚决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坚决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并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校外来访人员的校园文明行为管理和引导。
大学校园的大门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
目前争议最大的话题就是这个,有网友认为大学不应该向社会开放,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也有网友认为大学应该开放,因为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应当为其提供接触社会人员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了解和适应真实的社会。
究竟哪个观点才对呢?
笔者认为大学校园不应该向社会开放,虽然个人也是挺喜欢去大学散步的。
你见过学校里堵车吗?
五年前,个人经常到大学里散步,偶尔还会带着家人和孩子一起;大学校园就像是公园,环境优美、安静,重点是人员结构简单且整体素质较高,学术氛围良好,在这样的环境中散步能让人身心愉悦。可是后来却感觉越来越不对味了,因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来学校里散步,并且有许多人会开车来;而开车进校园只需要将行驶证放在保卫科即可,于是学校里有着各式各样的汽车,环境变得嘈杂,校内道路也变得复杂起来。重点是有一些车辆根本不按照校内道路的限速行驶,对于学生而言会是一种安全威胁。
不久之后就在学校里发生了学生与社会车辆冲突的情况,学生在校内道骑车或散步本应该是悠然自得的,而大量的社会车辆的进入彻底改变了校内通勤的节奏,被学生们排斥也是必然的结果。
大学校园不应该是人民公园,社会人员不应该去往学校与学生抢占资源。
笔者认为大学校园不仅仅应该严格控制社会车辆的进入,同时应当对进入学校的社会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管理。
不能否认大学生是成年人,但是大学是高等学府而非真正的社会。
大学是搞学术研究的地方,不应该鱼龙混杂。
可是在大学校园全面开放的阶段里,一些不好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比如社会人员组团去与大学生们抢占校内资源,比如去占用学生们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和乒乓球馆等——不用否认,笔者就被一些球友邀请去过某些大学的球馆打球;一些球馆当初面向社会人员也是不收费的,结果是这些时间充足的社会人员长时间占用学生们的场地,在其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们可以用于运动的时间彻底耽误。
可是这些已成年却依然稚嫩的学生们往往敢怒不敢言,尤其是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们。
并且如果我们作为“社会人”不能给学生们带来积极的情绪和必要的帮助的话,那就不要再去学校里了。在某些时间段里,学校里会出现豪车云集的场景……这是在给学生们树立怎样的榜样,灌输怎样的价值观呢?笔者始终认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好孩子,可是也确实有一些因客观或主观因素而做出选择的学生;然而如果没有不应该出现的诱惑,那么有些错误也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只要全面开放大学校园则难以避免一些不良风气与现象出现在大学校园里。
在一个应该全身心去搞学术研究和全面发展的高等学府中,这样的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所以大学校园确实应该慎重考虑开放,如果校方认为有必要开放的话,也应该做到有条件的开放。
对于来访者应当进行全面的登记,包括来校目的,对于恶意占用校内资源、不遵守校内交通管理规定、进行对教学和整体环境存在负面影响的不文明行为的后果进行告知;以此才能避免社会闲散人员对校园环境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以来是学校,学校总归还是学习的地方;作为社会人员不应该因校园环境优而过度占用学生们的资源,一定要去大学校园的话,也要以“家长”的心态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