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关不上的“柴油门” 被捅破生态圈

2018-6-18 21:19:00 选车网 黑白 收藏

近日,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亲口承认在近1.2万辆柴油车上安装了非法软件,此前,宝马对该行为一直矢口否认,坚称宝马没有作弊行为。继宝马软件作弊被坐实之后,几大德国汽车品牌几乎全部“沦陷”,打开多年的“柴油门”似乎没有关闭的迹象,而频繁被曝光的“潜规则”暗示着,柴油车已经接近了技术顶的边缘。

关不上的“柴油门” 被捅破生态圈

实际上,自从去年德国媒体《明镜》周刊曝出,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戴姆勒、宝马在内的几家德国汽车公司早在1990年便成立了卡特尔联盟,该联盟的成立的初衷就是联合应对越来越苛刻的尾气检测。欧盟委员会也为此成立了针对该联盟的调查组。而大众、奔驰也作为当事方,第一时间向欧盟反垄断组织和调查组提交了相关材料,承认了在排放问题上作弊的行为。

自“柴油门”首次被曝出之后,宝马集团一直是受影响最小的德国车企。宝马方面也一直言之凿凿地坚称:“宝马旗下生产的汽车不存在针对检测的作弊系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宝马甚至发出声明表示:“拒绝接受外界关于宝马的指责。”

关不上的“柴油门” 被捅破生态圈

在当今汽车工业高度倚赖全球采购和平台化模块化制造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主机厂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从“卡特尔联盟”成立的时间来看,早在近30年前,德国的几大主机厂就开始为应对不断提升的燃油排放限制政策提前“布局”,宝马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想要撇清排放软件作弊的事实,宝马显然是太天真了。

随着今年三月德国警方的一次检查,宝马的谎言终被捅破。德国警方在宝马集团召开2018年全球年会的前一天,突击检查了位于慕尼黑的宝马总部,以及位于奥地利的斯泰尔发动机工厂。随后经过调查取证,宝马尾气排放作弊被坐实。据了解,宝马为柴油车安装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从而使汽车能够在车检时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行驶时,这些汽车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达法定标准的40倍。

关不上的“柴油门” 被捅破生态圈

没错,超标40倍!这不仅说明宝马生产的柴油车达不到欧6标准,而且如果没有作弊软件“帮忙”,宝马很难将这些柴油车推向市场。当然,宝马也要为违法行为背负将近350亿美金的高额罚款。

大众、奔驰、宝马相继卷入“柴油门”背后,说明柴油车的排放要达到严苛的欧盟标准,如果不以牺牲使用成本和车辆性能为代价,在现有条件下恐怕很难做到。目前,德国各家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只是在调校上呈现出个中区别。为了应对尾气排放检验,德国几大车企也在不断研发减排技术,大众曾经采用比较经济的LNT系统,后效果不佳才改为成本更高的SCR技术。SCR是针对柴油车尾气排放中NOx的一项处理工艺,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或尿素,把尾气中的NOx还原成N2和H2O。业内专家认为,“柴油门”的全面爆发,说明SCR技术也并非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的主机厂选择采用作弊软件来“辅助”过检。事实情况是,欧盟的排放法规越发严格,车企又跟不上的节奏,便耍起了小聪明。

关不上的“柴油门” 被捅破生态圈

2018年1月,欧盟委员会给德国下了“环保”的最后通牒,如果德国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处理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将会面临重罚。就在宝马承认造假之后,欧盟委员会继续施压,将在欧洲法院起诉德国66个城市氮氧化物过高,主要原因归于柴油车。被指控的还有柴油车大国法国、英国、匈牙利、意大利以及罗马尼亚。

由此可见,柴油车的排放问题已经不是德国一个国家的难题,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如何突破柴油车的技术顶,是所有车企都在攻坚的重要课题。而在如今技术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零部件依赖全球采购的现状下,主机厂想要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让柴油机达到严苛的排放标准又非常困难。如同另一个影响全世界车企的“高田气囊”事件,一个供应商出问题,与其相关的全部主机厂跟着“背黑锅”。“柴油门”能否关闭,也绝不是大众、奔驰、宝马几家德国车企所能左右的,需要的是全行业的智慧和努力。可以预见的是,柴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正在加快。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柴油门 宝马 大众 奔驰 欧盟
责任编辑: zy
分享给好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