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管学军

该为被侮辱与被陷害的汽车平反了

2019-7-11 9:28:00 选车网 管学军 收藏

我始终反对“汽车是主要污染源”的说法,在汽车提升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时候,在汽车支撑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时候,在汽车支持着中国经济从外向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的时候,正是该为被侮辱与被陷害的汽车平反的时候。

该为被侮辱与被陷害的汽车平反了

我在汽车行业工作了40年,从维修到制造,从制造到咨询,从咨询到媒体,涉猎行业相对多一些。我目睹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目睹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目睹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在所有的产业中,汽车产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环保标准不仅是最高的,而且是最严的,是全世界统一的,是在全世界人民、全世界政治家、全世界科学家的监督下执行的。在环保的严肃性问题上,全世界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和汽车相比,如果说在如此严厉的监督下,汽车这个产品还成了主要污染源,那是对所有监督者的污蔑,也是对所有人智商的侮辱。在中国经济从农业化转向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的进程中,冶金、煤炭发电一定是主要污染源,这早已写进了工业发展史,并成为一个铁律。除非你这个国家不走工业化之路。怎么中国就出来个违反基本规律和常识的理论——汽车是主要污染源?

时至今日,打着汽车是主要污染源的旗号,要求禁售燃油车的人可以用大巴拉两车了。他们中间,有科学家,有企业家,有政府官员。曾经有一位媒体人用手中的仪器测试了国3标准在用车的尾气污染物,同时对比当时的空气水平,结论是尾气比空气还干净。于是,这个媒体、这个媒体人遭到了有关人士的“理论”,甚至有大学老师跳出来反对媒体测试,在指责媒体不严谨的同时,他们自己公开的测试并不严谨。此后,媒体拿尾气对比空气的测试便被禁止了!真是,捂住说实话的人的嘴,假话才可以横行。而当国际化的团队给出结论——在中国“汽车不是主要污染源”,这些专家们失语了。

该为被侮辱与被陷害的汽车平反了

汽车产业是个有一个半世纪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也是个不断创新的产业,更是个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是对国计民生、对工业经济、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的产业;因此也是资本市场非常关注的产业,如果非产业资本想打入这个行业,必须有新的切入点,比如创造某种理论来否定汽车产业(哪怕一个点),从而打破汽车产业科学、严谨的产业体系,造成产业结构变化、重组的机会,否则无法获得大的资金支持,更直白地说,没法从这巨大无比的现金流中获益。对传统燃油车污名化便成了最有价值的理论。

有意思的是,一些一边造着传统燃油车,一边出着电动车的“企业家”,居然跳出来高喊要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如果这些“企业家”真的认为燃油车是主要污染源,为什么自己不先停止生产和销售燃油车?一边拿着燃油车的利润补贴着电动车,一边喊着打到燃油车,这游戏很有意思吗?一些所谓的有识之士,一边坐着燃油车招摇过市,一边嘴里骂着“燃油车是主要污染源”,不虚伪吗?我们一些环保专家更牛,把扬尘也算成汽车污染的一部分了。照此观点,俄罗斯该不该被列为中国PM2.5的主要污染源?因为中国常年的西北风大多来自西伯利亚,都是从俄罗斯刮过来的……换个角度说,如果扬尘是传统燃油车污染的一部分,那么电动车就不扬尘了?

该为被侮辱与被陷害的汽车平反了

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汽车已经改变了中国,车轮让中国的经济效率大幅提高,汽车让中国人提高了生活质量,汽车让很多人拥有了就业机会……有报道显示,汽车厂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其上游的就要增加11个工作岗位(这还只在零部件供应商层面,还没有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再上游的产业),下游尚未计算在内。是中国汽车工业拉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中国从农业经济快速向工业经济的转型,支撑着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经济的转型。无论是德国首先提出的工业4.0,还是此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首先践行这一战略的、引领这一战略发展的就是汽车产业,就是传统燃油汽车的制造公司。燃油车何罪之有?污名化燃油车的意义何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必非要给燃油车污名化呢?难道所谓零污染的纯电动汽车真的无污染?或许其碳排放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吧?当此中国经济在艰难中转型的时刻,正是该给被侮辱与被陷害的燃油车平反的时候。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汽车 污染 排放
责任编辑: yaojia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