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管学军

比亚迪乘用车进入下行通道

2016-6-15 9:05:00 选车网 管学军 收藏

尽管比亚迪声称其新能源车销售如何火爆,但根据行业的销量统计数据分析,比亚迪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且新能源汽车增速或将减缓。

126744972.jpg

受宏观经济和汽车行业波动的影响,乘用车整体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代,在此大背景下纵观过去几年比亚迪销量走势,比亚迪不仅处于下行趋势,而且下行的速度快于行业。

按月分析,过去12个月中(去年6月~今年5月),月销量超过4000辆的有5个月,超过3000辆的有4个月,超过2000辆的有2个月,更有1个月的销量不足2000辆;同比销量增幅处于颠簸下行态势,尤其是今年,颠簸幅度可谓剧烈。正常情况下,波动是正常的,但应是平稳的。注意,这只是批发数,如果是上牌数,情况可能更不一样。

造成比亚迪整体下行的原因在于,其传统动力汽车销量快速下滑,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难以弥补传统动力车下滑的部分。

从传统动力汽车的销量看,目前支撑其不至于下滑过快的动力,完全来自新产品。如果没有宋和元的支撑,传统动力汽车销量下滑将更加剧烈。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虽然增长,但情况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比亚迪新能源车的产品数量多,但没有哪款车卖得非常好,或者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靠的是几个产品此起彼伏的增量拉起来的。

比亚迪最接地气的秦销量并不理想,虽然5月销量达到最高值,也仅有2705辆,难以形成顶梁柱;5月份秦EV的销量也仅为207辆。E6虽然是老产品,但仍是比亚迪新能源车中的顶梁柱产品,怎奈5月销量出现了下跌,从4月的2000多辆跌到5月的1683辆。E5表现不错,2月就跌到31辆,然后逐月拉升,5月攀升到1172辆。表现最为抢眼的是唐,2月处于销量低谷,到5月拉升到3249辆。腾势作为比亚迪的扛鼎之作,今年销量可谓不错,但最高月销量仅有204辆,最低为78辆,5月也就卖出132辆。注意,这其中都是“小矮人”,缺少能够达到经济规模的产品。宽产品线、低销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危险的,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之所以不看好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趋势,原因在于:其一,比亚迪产品的整体品质和价格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二三十万元价格的车应当是什么品质?更高价格的产品应该达到什么品质?这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定式,而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品质显然没有达到消费者心中的预期。其二,比亚迪产品的投诉率相对较高,从传统动力车到新能源车全部涉及,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投诉解决情况不好,甚至造成车主游行示威。表面看,比亚迪拒不召回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由此给品牌带来的损失更大,影响更长远。其三,比亚迪产品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该技术在十几年前是先进的,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池是三元锂电池。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买老技术的产品,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购买品质差的产品,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购买质量问题解决率低的产品。

换言之,现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和上牌、限行方面的优惠政策,而不完全是产品力、品牌力驱动的销量。因此,虽然比亚迪目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企业,但这个地位很快会被其他企业取代。尤其是未来几年中,合资企业大量推出新能源汽车后,比亚迪的地位将彻底丧失。以丰田雷凌双擎和卡罗拉双擎为例,这两款车的价格和传统动力汽车一样,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这表明,第一是合资公司的产品和价格有足够的竞争力;第二是丰田初期产能设计不足,这才没有一举超过比亚迪;第三是最值得注意的,丰田混合动力车的销售并不依赖政府补贴,一旦其他合资公司生产出享受政府补贴的产品,其竞争力将远超比亚迪。应该说,比亚迪现在的销量冠军,只是建立在竞争对手没有来到中国的前提下,只是建立在比亚迪做新能源车比其他自主品牌更早的前提下。从现在的产品技术和品质角度看,比亚迪并不占优势,一旦先发优势丧失,比亚迪将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

问题更严重的是,虽然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补贴,但地方政府有能力拿出钱来补贴的却非常少,这就决定了比亚迪产品的市场面很窄。尽管其他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能够超越比亚迪的企业的传统动力汽车仍处于增长的态势,而且品牌的口碑、产品的品质都要好于比亚迪,相比之下,比亚迪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偏短。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责任编辑: zhonglin
分享给好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