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好不好退?汽车三包政策再添新标准
- 来源: 作者:姚佳2013-8-809:10
7月下旬,《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与三包凭证》等186项国家标准被批准,并予以公布,这是年初公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重要配套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规定。例如规定了可以退换的零件范围,退车的条件及有效期,同时将组建汽车“三包”专家库,对于存在争议的“三包”责任问题,消费者可选择专家提供技术咨询。据了解,该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四家车企,分别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是个大物件,有别于其他的家电产品,也正因为如此,自“汽车三包”概念问世以来,一直饱受各方争议。这一政策主要牵扯到消费者、经销商、厂家三方的利益。对消费者而言, “三包政策”虽还未执行,但从目前公布的相关文件看,一旦车出现了问题,退换货有了保障,也因此,有部分消费者甚至推迟了购车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此前的规定,配套文件规定的消费者进行退、换车的范围有所缩小,将以维修为主,除非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维修或更换两次以上,或者出现突发严重的质量问题等。
与此同时,退、换车的相关政策在利益天平另一方的经销商看来,似乎也不太可能实现。作为该项政策的第一执行者,经销商将面临较大的压力。首先,买一辆车需要缴纳多种税费,同时还要进行交保险、上牌照等各种手续。但如果车辆进行了退货操作,税费等部分的费用如何处理,是否能够原样退回到消费者手中,是“汽车三包”中没有涉及的。同时,在限购的一线城市,退回来的车如何过户?难道经销商的手里还要多备几个购车指标?而且新车一旦被退货,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折旧问题,沦为“二手车”,车辆价值大打折扣。
其次,“三包政策”中规定,经销商需要为维修时间较长的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交通补偿,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车企或经销商尚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此外,如果真的出现变速箱等严重质量问题需要退车,那么在汽车生产厂家没有确认召回车辆之前,直接的经济损失将由经销商来承担。资金的压力可能会使部分小型经销商面临倒闭的风险。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在政策还未执行前,预想的可能存在的部分问题。“汽车三包”历经多年的“磨难”刚刚浮出水面,这其中的利益博弈可想而知。就消费者与经销商、厂家相比,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政策的出台或许是整车企业们让出的小部分利益,消费者或多或少得到了保护,但许多投诉量较大的部分仍未涉及。同时,就经销商和厂家而言,经销商又变成了弱势群体,大多数经销商都将汽车生产厂家视为他们的“靠山”,但最后承担车辆折旧费的可能只是经销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些费用最后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新车的价格可能会将理赔风险计算进去,那么这样汽车三包产生的成本就被消费者自身消化掉。
一个政策的制定应当考虑各利益方的权益,“汽车三包”最终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促进企业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并加强服务,同时保证消费者在车辆真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法可依”,而不是互相推诿责任,或者想法设法规避政策。
关键词:经销商,汽车三包,退车,三包政策
责任编辑:yao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