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管学军

强者恒强态势已经形成

  • 来源:选车网 作者:管学军2014-12-309:29

强者恒强态势已经形成

有人说,大众来得早,所以领先。但比大众来得早的,和大众同时期进入中国的,有的合资公司早已倒闭,有的易手了,有的在第二集团中仍没有名列前茅。为什么?现在,很多跨国公司不要说将研发技术拿到中国来,就连最基本的检具都“舍不得”在合资公司使用,更不用说标准对零部件企业开放了。因为他们和其本国的零部件企业原本就是相互持股的利益共同体,因为他们生怕中国人在汽车工业超越了他们,因为他们在白色家电、在摩托车等领域曾经领先,但被中国人超越了。对此,他们对过去的失败记忆犹新,他们对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忌惮万分,却没有从自身进步速度迟缓,以及企业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找原因。所以,当大众在中国采用直喷+涡轮增压技术的时候,他们还以VVT技术为卖点,以为中国消费者不知道,VVT技术是1991年开始在欧洲使用的,现在已经是所有发动机中必备的技术。尽管他们在国外的车上已经使用了涡轮增压技术,且还没有采用直喷技术,但仍不肯拿到中国来。好不容易把一个平台拿给了中方,但却是报废的平台,让合资公司生产低质、低价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打击中国品牌。尽管不少日系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是领先的,但他们的混合动力技术迟迟不肯拿到中国来,好不容易羞答答地拿到中国一个混合动力车型,还不是转让技术,就这点东西还不是其最先进的技术。不少人奚落大众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不领先,但大众却早在5年前,就已经将混合动力技术拿到中国来,和合资公司的工程师一起在高尔夫、朗逸等产品上进行匹配,以及道路适应性试验,更在中国寻找电池生产的合作伙伴等,双方是携手共进的关系。有的跨国公司声称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却迟迟不把研发中心拿到中国来,好不容易建个研发中心,还放在远离合资公司的地方。有的虽然建了个小型的研发中心,但其中心任务却是做材料的国产化适应性试验,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说穿了,他们是尽一切可能迟滞中方合作伙伴学习新技术的速度,以最小的技术代价、最快的速度占领中国市场。但很难想象,这种处处防留着小心眼,千方百计算计合作伙伴的跨国公司,如何能够在中国进入第一集团的行列。

强者恒强态势已经形成

无独有偶,在第一集团中的通用,也是在研发方面对中方非常开放的。并且在上海通用成立的同时,就在上海成立了泛亚研发中心,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当初,业内对通用的承诺表示过怀疑,但事实胜于雄辩,在通用的供应商那里,通用的开放程度有口皆碑。唯一在第一集团中的中国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从管理技术方面,都得到了大量来自通用的支持。在五菱,中方学到了来自通用的技术,通用学到了五菱降成本的秘诀,双方在广泛的领域都实现了互利共赢。

此时,全行业应当同问的一个问题是:“用市场换技术”,中国对所有跨国公司都开放了市场,对方拿来技术了吗?应当如何处理与这些背信者的关系?

在庆祝一汽大众累计生产1000万辆的下线仪式上,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海兹曼教授承诺,将继续加大对一汽大众的投入,并将于2016年在一汽大众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奥迪A6,还将探讨如何在大众品牌上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大众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领导者。

如今,一汽大众已经制定了2020发展战略,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对该战略解释时说:“到2020年,一汽大众将成为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在量产车和豪华车市场中排名第一;同时,追求最佳的客户满意度和质量;成为社会责任的典范,力争成为国内最受尊敬的企业公民。一汽大众不仅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更将可持续性根植到企业整个价值链中,不断地通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和领先的环保技术,为今天的社会和人类未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典范。”

整体而言,强者之所以能够恒强,原因在于合资双方企业的领导者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是否拥有博大的胸怀,是否真心实意地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大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绝非偶然,而是多方因素促成的,其核心在于,大众是真心植根中国的跨国公司。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一汽大众 销量 1000万辆

责任编辑:yaojia

分享给好友:

历史数据汽车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