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返回到前几则投诉事件中来。在中国市场的大背景和中国汽车价格与人们的生活用品供需关系共同影响之下,造就了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的过度关注问题。不论是从几万元的微型车或是动辄百万千万的顶级品牌,所有的汽车都脱离不了老百姓对于质量关的考验。因此,汽车的质量好坏也是消费者群体对于汽车质量优劣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作为高品质的A级家轿,科鲁兹的表现在市场已经非常火热,那么相比之下,在的质量问题出现之时,诸如卡罗拉,新宝来,思域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会趁虚而入吗?
众所周知,无论任何品牌任何价格的汽车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是通性?是否影响到消费者的正常使用?甚至厂家是否能给出消费者满意的答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的疑惑。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多数厂家的做法均是把责任推给消费者,如此以来消费者变退身为被动地位。此次对于科鲁兹的问题而言,投诉网站的投诉结果对外公布,既为数不多的经销商给出了解决的办法,但无论解决成功与否,厂家给出的答案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而最近关于汽车“三包”政策也是被宣传的沸沸扬扬,对于经销商和汽车生产厂家来说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它们对此纷纷表示压力增大。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与2011年年底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意见稿在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比如,最新征求意见稿将“三包”有效期限的里程限值大幅度调高到“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限不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并且明确了“三包”责任由销售者依法承担。
事实上,对于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法律的中国市场,实行“汽车三包”对经销商和厂家都有非常高的操作和执行要求,而各方利益的博弈也正是法规多年“难产”的重要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得知,消费者作为厂家公认的“弱势群体”一直在被厂商不同程度的忽视,继而产生了“卖车热情,修车冷淡”的局面。但好在最终评判汽车的好与坏的人还是亲身体验的消费者群体,所以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就成为了厂家经久不衰的必要因素。
如今的汽车投诉问题已经愈演愈烈,而消费者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汽车质量的投诉,在各大投诉网站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关于售后服务,保修期争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一些品牌较大的厂商来说,卖车加价的问题屡见不鲜。虽然这是由于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所造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厂家卖车修车就一定要占据主导地位。真正的利益把握在消费者手中。试想,缺少消费者的厂家不会逐渐颓败吗?如果到那个时候厂家才意识到要最大限度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的话,也只能说明是黔驴技穷,于事无补了。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是2012年,今年的汽车市场在维持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必会凸显出一部分新的格局,那么就像高铁提速一样的飞快奔跑着的中国汽车工业能不能也对最基础的质量问题加以重视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