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华品牌中高级车之间的争斗,严格意义上讲是近几年才开始走上“公平竞争”的节奏的,一家独大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想要在这个已经上升到一定经济水层面的斗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没有一点真材实料的看家本领,恐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篇文章是将之前试驾文章中写过的克莱斯勒300C广告词变为现实的案例,“除了满大街的A和B,你还可以选择C”,今天我们就来看看C是不是真的有实力与“街车们”进行抗衡,亦或这只是一句博取噱头的空话而已。
《抉择》
选车是一项既磨练意志,又考验耐性的工作。往往在某一个时段有一丝懈怠,就极有可能会出现日后后悔的情况发生。网上车市最新推出的《抉择》栏目,就是针对消费者在购车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与指导,以同级同价、同价不同级等角度出发,全方位给您最全面的购车支持。

| 产品名称 | 
A6L-TFSI 标准型 | 
520Li 典雅型 | 
300C 3.0L 卓越版 | 
| 引入方式 | 
国产 | 
国产 | 
进口 | 
| 厂商指导价(万元) | 
40.98 | 
43.56 | 
39.99 | 
| 保修里程 | 
三年或10万公里 | 
两年不限公里 | 
三年不限公里 | 
 | 
 
今天的三位主角,A-奥迪A6L、B-宝马5系和C-克莱斯勒300C,均为各车型的入门级产品,当然A6L最低配车型为手动档,所以从自动档低配算起。三款车的售价分别为40.98万元、43.56万元和39.99万元,A6L和300C之间的差价较小,5系和这两款车之间构成了将近4万元的价格差异,对于豪华品牌来说,4万元或许并不能决定你买与不买,但确是可以反射出性价比高低的一个基准。


对于三款车的外形设计的评价,还要看每个人的喜好而定。就我个人的看法,5系是三款车当中商务气息最不浓郁的,不过这只是单纯从设计角度出发的,毕竟宝马的车设计的都比较时尚。而A6L和300C却存在着不少共通之处,大面积的中网设计和相对浑厚的车头风格,似乎更适合那些比较传统的使用者,而再通过进行细化对比,300C纯正的美式高头大马的设计风格,似乎更能够诠释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产品名称 | 
A6L-TFSI 标准型 | 
520Li 典雅型 | 
300C 3.0L 卓越版 | 
| 长(mm) | 
5015 | 
5047 | 
5066 | 
| 宽(mm) | 
1874 | 
1860 | 
1902 | 
| 高(mm) | 
1455 | 
1491 | 
1488 | 
| 轴距(mm) | 
3012 | 
3108 | 
3052 | 
| 前/后轮胎规格 | 
225/55 R17 | 
225/55 R17 | 
245/45 R20 | 
 | 

 
三款车的车身长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轴距表现也基本都符合级别平均水平。300C所配备的20寸轮毂,在样式上首先击败了对手,这也是美系车和德系车的差别所在,美国人喜欢在关键的设计上表现的比较夸张,而德国人则喜欢把每个级别的车型都设计的没那么大差异。



说实话如果单纯的比拼在灯光设计方面的造诣,300C其实并不是德系车的对手,受到家族化理念(也可以称为套娃理念)的限制,德系车在车身线条基本相似的前提下,就有必要给每一款车都设计一个相对有个性的车灯,从而表现差异,这也就使得每款车都拥有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车灯。而对于在华车型较少的克莱斯勒而言,就不存在这样的困扰,所以车灯样式只要够个性就好,无需考虑的太多。
 
 
  
  
豪华品牌中高级车之间的争斗,严格意义上讲是近几年才开始走上“公平竞争”的节奏的,一家独大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想要在这个已经上升到一定经济水层面的斗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没有一点真材实料的看家本领,恐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篇文章是将之前试驾文章中写过的克莱斯勒300C广告词变为现实的案例,“除了满大街的A和B,你还可以选择C”,今天我们就来看看C是不是真的有实力与“街车们”进行抗衡,亦或这只是一句博取噱头的空话而已。
《抉择》
选车是一项既磨练意志,又考验耐性的工作。往往在某一个时段有一丝懈怠,就极有可能会出现日后后悔的情况发生。网上车市最新推出的《抉择》栏目,就是针对消费者在购车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与指导,以同级同价、同价不同级等角度出发,全方位给您最全面的购车支持。

| 产品名称 | 
A6L-TFSI 标准型 | 
520Li 典雅型 | 
300C 3.0L 卓越版 | 
| 引入方式 | 
国产 | 
国产 | 
进口 | 
| 厂商指导价(万元) | 
40.98 | 
43.56 | 
39.99 | 
| 保修里程 | 
三年或10万公里 | 
两年不限公里 | 
三年不限公里 | 
 | 
 
今天的三位主角,A-奥迪A6L、B-宝马5系和C-克莱斯勒300C,均为各车型的入门级产品,当然A6L最低配车型为手动档,所以从自动档低配算起。三款车的售价分别为40.98万元、43.56万元和39.99万元,A6L和300C之间的差价较小,5系和这两款车之间构成了将近4万元的价格差异,对于豪华品牌来说,4万元或许并不能决定你买与不买,但确是可以反射出性价比高低的一个基准。


对于三款车的外形设计的评价,还要看每个人的喜好而定。就我个人的看法,5系是三款车当中商务气息最不浓郁的,不过这只是单纯从设计角度出发的,毕竟宝马的车设计的都比较时尚。而A6L和300C却存在着不少共通之处,大面积的中网设计和相对浑厚的车头风格,似乎更适合那些比较传统的使用者,而再通过进行细化对比,300C纯正的美式高头大马的设计风格,似乎更能够诠释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产品名称 | 
A6L-TFSI 标准型 | 
520Li 典雅型 | 
300C 3.0L 卓越版 | 
| 长(mm) | 
5015 | 
5047 | 
5066 | 
| 宽(mm) | 
1874 | 
1860 | 
1902 | 
| 高(mm) | 
1455 | 
1491 | 
1488 | 
| 轴距(mm) | 
3012 | 
3108 | 
3052 | 
| 前/后轮胎规格 | 
225/55 R17 | 
225/55 R17 | 
245/45 R20 | 
 | 

 
三款车的车身长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轴距表现也基本都符合级别平均水平。300C所配备的20寸轮毂,在样式上首先击败了对手,这也是美系车和德系车的差别所在,美国人喜欢在关键的设计上表现的比较夸张,而德国人则喜欢把每个级别的车型都设计的没那么大差异。



说实话如果单纯的比拼在灯光设计方面的造诣,300C其实并不是德系车的对手,受到家族化理念(也可以称为套娃理念)的限制,德系车在车身线条基本相似的前提下,就有必要给每一款车都设计一个相对有个性的车灯,从而表现差异,这也就使得每款车都拥有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车灯。而对于在华车型较少的克莱斯勒而言,就不存在这样的困扰,所以车灯样式只要够个性就好,无需考虑的太多。



如果要我对三款车的内饰设计做个取舍,我想我会选择300C的方向盘/仪表以及内部配色,选择5系的中控台控制区风格,选择A6L的多媒体显示屏的折叠式设计手法。这样讲的意思,就是我认为三款车在内饰设计上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有些缺点是受到配置的划分,有些则是受到观念方面的限制,而有些则是因为接触的多了没有新鲜感。

| 产品名称 | 
A6L-TFSI 标准型 | 
520Li 典雅型 | 
300C 3.0L 卓越版 | 
| 倒车影像 | 
○ | 
- | 
● | 
| 电动调节方向盘 | 
○ | 
● | 
● | 
| 方向盘加热 | 
- | 
- | 
● | 
| 换挡拨片 | 
● | 
- | 
● | 
| 后视镜自动防眩目 | 
● | 
○ | 
● | 
| 空气过滤装置 | 
- | 
● | 
● | 
| 前排座椅加热 | 
○ | 
- | 
● | 
| 后排座椅加热 | 
○ | 
- | 
● | 
|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 
● | 
- | 
● | 
| ●代表有此项 ○代表选装 -代表无此项 | 
 | 
 







论配置,三款车中优势最明显的就是300C,最低的售价并没有影响它在性价比方面的表现,在这场同级别同价位车型的对比中,300C可以说打了一场配置胜仗,让两款德系车输的体无完肤。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其他德系车身上也经常出现,低配车型配置过低,中高配车型配置分布不平均,不知让多少消费者为其头疼。相比德国人,美国人则更喜欢在动力总成上做文章,至于配置则会尽其所能提供。




而娱乐和车内豪华感设计方面,表现最不让人看好的是A6L,一款40万级别的商务座驾,就算是一辆入门级车型,也不应配备织物面料,这会让车辆的豪华感大打折扣,并且也不易打理。在这方面,5系和300C做的就比较到位,特别是克莱斯勒300C的座椅采用了NAPPA真皮包裹,对于豪华度的体现更加到位。

后排空间体验-奥迪A6L

后排空间体验-宝马5系

后排空间体验-克莱斯勒300C


驾乘空间表现方面,5系用超大的后排腿部空间完胜A6L和300C,虽然300C的轴距表现比较出色,但是对于内部乘坐环境的考虑似乎并不到位,如果这款车有机会国产的话,我想会对这方面的表现有所改善。A6L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优势,作为一款前驱车,后排地板的高度设计的和后驱车一样高,实在有些让人无法理解。


| 产品名称 | 
A6L TFSI 标准型 | 
520Li 典雅型 | 
300C 3.0L 卓越版 | 
| 排量(l) | 
2.0 | 
2.0 | 
3.0 | 
| 气缸数 | 
4 | 
4 | 
6 | 
| 气缸排列形式 | 
直列 | 
直列 | 
V型 | 
| 进气形式 | 
涡轮增压 | 
涡轮增压 | 
自然吸气 | 
| 缸体材料 | 
铸铁 | 
全铝 | 
全铝 | 
| 燃油标号 | 
97# [京95#] | 
97# [京95#] | 
93# [京92#] | 
| 燃油供给方式 | 
缸内直喷 | 
缸内直喷 | 
多点电喷 | 
| 发动机特有技术 | 
AVS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 
Double VANOS/Valvetronic | 
VVT | 
| 最大功率(kw) | 
132 | 
135 | 
172 | 
| 最大功率转速(rpm) | 
4000-6000 | 
5000 | 
6350 | 
| 最大扭矩(n.m) | 
320 | 
270 | 
285 |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1500-3900 | 
1250-4500 | 
4400 | 
| 变速器形式 | 
无级变速(CVT) | 
手自一体 | 
手自一体 | 
| 挡位数 | 
8 | 
8 | 
8 | 
| 前悬架 | 
五连杆式独立悬架 | 
双叉臂式独立悬架 | 
双叉臂式独立悬架 | 
| 后悬架 | 
梯形连杆式独立悬架 | 
多连杆独立悬架 | 
多连杆式悬架 | 
| 驱动方式 | 
前置前驱 | 
前置后驱 | 
前置后驱 | 
 | 
 
动力方面,两款德系车均配备了涡轮增压引擎,而美系车则在坚守着自然吸气理论。涡轮与自吸之间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两者之间在实际驾驶感受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动力输出效果也完全不同,喜欢涡轮带来的澎湃动力,还是自吸带来的顺滑感受,因人而异。三款车中只有A6L所配备的是CVT变速器,而5系和300C则已经普及8AT变速器,8AT与可模拟8速的CVT变速器并不在同一技术水平面上。
通过一连串有针对性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新势力的300C,其实是完全具备挑战“街车”的能力的,独特的设计、高配置以及豪华程度的体现,都超越了对手。A6L作为街车的领导者,即便是所售车型可以绕地球100圈,恐怕在这场战役中也难以挽回颜面。5系作为可以兼顾家用和商用的特殊车型,高昂的售价并没有让其在性价比方面有太多的加分,作为运动基因的传承着,它在某些方面还是具备难以被撼动的先天优势。至此,“除了满大街的A和B,你还可以选择C”,就目前来看并不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