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汽车业)绝不做老二。”这与克林顿的执政理念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奥巴马政府选择了通过丰田质量问题击垮日本企业的策略,克林顿则是直接拨款推动PNGV计划,建立美国汽车业的创新体系,将日本、德国等外国制造商排除在外。两者的政策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个——通过政府干预形成美国汽车企业对他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地位。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幼稚地认为自己在美国开办了工厂、向美国政府纳税了,就成为当地的“公民”了。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公民”仍是淘金者,他们淘到了“黄金”,就意味着美国公司减少了获取“黄金”的机会。在宏观层面上,这种企业国籍是永远存在的,所有的“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只是教科书中的理想模式,只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而已。宏观经济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在本国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实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任何宏观经济理论、学派的立身之本,都是使本国经济利益获得最大化。当美国政府发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旗号下美国经济受到了威胁,被他们批判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刻成为他们自救的利器。在此宏观背景下,在汽车政治经济学面前,这些纯技术的油门踏板问题、什么刹车踏板问题何足挂齿?关键是什么时候拿出来说事、说到什么程度而已。回想当年福特因为轮胎问题被迫大规模召回时,美国媒体更多关注的是福特会否因此倒下,与当前对丰田的“关怀”完全不同,这就是汽车政治经济学最生动的案例。
这次近乎天文数字的召回数量,对丰田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无论从管理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审视,还是从历次美日汽车贸易之争的最终结果看,此次召回必将使丰田更加严谨、更加强大起来,因召回导致的亏损是暂时的,因为精益生产的精髓之一是持续改进,因为日本汽车业就是在不断地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日本汽车是在美国市场上从技术水平到经营规模上超过了美国汽车,并在美国培育起来了莱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等高档品牌,这次召回不过是丰田发展历史长河中一个小小的险滩。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个非常严谨的民族,两年之后的日本汽车将让美国人更加恐惧。当然,如果日本人在美国玩好了汽车政治经济学,美国汽车的末日就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打压日本汽车企业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当审视一下自己?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上,中国的汽车企业是最大的受益人吗?作为通用和克莱斯勒最大的股东,当美国汽车工业受到日本企业威胁的时候,美国政府甚至直接大打出手,运输部部长直接出面贬损丰田车,这表明,尽管美国政府对自己的汽车工业缺乏自信,但在汽车政治经济学的运用方面非常自信。与美国相比,我们是否太温柔了?例如:奔驰为了本公司的利益,居然挑头煽动欧盟、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到WTO起诉中国政府,用外交手段更改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不惜牺牲中国汽车产业的利益,达到不在中国进行国产化、缓慢推进国产化的目的。像这样的公司,我们还要让其在中国安安稳稳地赚钱、扩大在中国的企业规模?难道缺了奔驰中国汽车工业就不能发展了吗?再比如,奥巴马最近提出对中国要“更强硬”,鼓励更多的企业向谷歌学习,与中国政府对抗,那么美国政府持股的汽车企业的在华的行为是否应当受到调查?美国汽车质量就完美无缺吗?至少上海通用还在大量使用屡屡被投诉,而且拒不召回的锦湖轮胎吧。能否遏制(和奔驰一起煽动起诉中国政府的)克莱斯勒在华合资的计划?在汽车政治经济学面前,中国不应太温柔,毕竟当今的中国政府与1840年的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
- ·亲身体验科技与安全 日产新技术全面接触
- 2008-12-15 10:32:00
- ·《大众安全路》电视宣传片第二辑开机
- 2009-1-5 10:46:00
- ·沃尔沃汽车新风洞进一步降低汽车排放及油耗
- 2009-2-4 10:17:00
- ·第二代马6 获欧洲NCAP碰撞测试最高级别五星评鉴
- 2009-2-20 9:44:00
- ·广州本田大型安全主题活动即将登陆北京
- 2009-5-13 10:24:00
- ·在沃尔沃汽车的指导下确保儿童安全乘车
- 2009-5-22 13:40:00
- ·沃尔沃投巨资研制碰撞测试假人 引领未来安全
- 2009-8-13 8:32:00
- ·道路交通情况复杂 行人保护现状及发展
- 2009-8-19 10:19:00
- ·广州本田发布Safety For Everyone安全理念
- 2009-8-19 10:35:00
- ·提升汽车安全性 解析本田G-CON安全技术
- 2009-8-19 14:43:00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