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业标志性人物的左延安,20多年来从未有震惊四座的口号,也没有刻意而为的炒作,更没有去“××TV”运作一个所谓的年度人物……但是,他以自己的睿智、坚持和淡定,率领江淮汽车从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到成为国内汽车集团十强,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让我们向其致敬!
入秋,汽车业一个非常成功但又十分低调的人物,突然引起媒体更多的关注。他就是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
笔者初识左延安是在1993年,彼时,江淮汽车刚刚跃上企业发展最关键的一个台阶——年产汽车1万辆;现在,江淮汽车每星期的汽车产销量都远远超过1万辆。
当时,江淮汽车不过是数十家地方汽车企业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其产品也仅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轻型客车底盘,发动机要从其他企业采购,甚至没有自己的整车品牌;如今,位列国内汽车企业十强之列的江淮汽车集团具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产品几乎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品类的所有车型。
抛开坊间那些不负责的揣测或杜撰,但如何看待马上就要年届62岁、在江淮工作42年且其中一半时间作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左延安?他到底给江淮汽车、给汽车产业带来些什么?
首先是其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并且卓有成效地建立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集体学习机制,这在国内汽车企业中绝无仅有。之前的相关文论甚多,在此不必赘述。
其次是一个中国汽车企业自强不息的铮铮硬骨。作为一家普普通通的地方国有企业,尽管政策支持有限、合作资源不多、自身能力更待提高,但是与某些在合资合作中迷失自我的大型汽车集团不同,江淮汽车的对外合作一贯坚持独立自主,以我为主,有理有节,通过与奔驰、丰田、现代和五十铃等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将自主品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已经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参与竞争。因此,在合资合作中,江淮汽车真正发展壮大了自主,也赢得国内外同行的尊重。
第三是磨砺、打造出一个杰出的领导团队。江淮汽车几乎从未被曝高管流动,也鲜见所谓的“空降兵”,成为汽车业内出名的“超稳定结构”,当然也得益于在学习型企业当中的每个人都在进步与快速提升。在左延安身边,有多年担任江淮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安进,全面、大气、执着、坚定且雷厉风行;多位副总经理当中,分别负责商用车、乘用车的赵厚柱、戴茂芳,分别负责产品研发、国际市场的严刚、佘才荣,以及负责客车板块的安凯客车董事长王江安……个个都是出色的、独挡一面的领导者。正因为如此,人们有理由不必为江淮汽车的未来担心什么!
作为汽车业标志性人物的左延安,20多年来从未有震惊四座的口号,也没有刻意而为的炒作,更没有去“××TV”运作一个所谓的年度人物……但是,他以自己的睿智、坚持和淡定,率领江淮汽车从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到成为国内汽车集团十强,让我们向其致敬!
近来,汽车业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就是刚刚“被公示”的新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宪平。因为他“干自主”的背景,有关汽车集团自主的话题重新被认识。
近30年间,一汽集团的自主之路颇费周折。几代领导人当中,从耿昭杰的发誓要“挡住进口”,到竺延风的要“耐住寂寞20年”,再到徐建一的“不顾一切干自主”,让外界看到一汽及其领导人的决心,也揣摩其中的与时俱进和些许变化。但此次年轻的徐宪平“意外”胜出,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大型国企人事任用的复杂与微妙,其自主之路会不会随之调整呢?
最后,需要稍加提及的是一汽马自达销售负责人的离职。在一汽,这一层级的经理数不胜数,为什么偏偏是一汽马自达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在笔者看来,这一离职凸现日系车在整个中国市场的失意,其最大意义在于日系车靠“大忽悠”卖车的时代一去不返!如果不拿出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以及由此释放出的对中国消费者的诚意,日系车还将遭遇更多、更大的危机——现在是丢人,将来就是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