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公布了第6期购车摇号的申请情况。其中,个人新增申请74725个,届时将有近60万人申请本月购车摇号。据此计算,本月个人最低中签率约为1:33.6,将再创新低。
越来越低的中签比率让人们开始关注一个问题,中签的人就真的会去买车吗?如果中签后不买车,岂不是浪费了社会资源?据了解,目前北京的中签者购车比例在30%左右,也就是说确实存在中签以后不买车的群体。
针对小客车指标中签后不买车,北京交通部门从今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处罚意见。而这也引来了市民的热议。
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对中签者不买车进行处罚,原因很简单,中签者本身不买车,是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而本身有强烈购车需求的市民就无法购车。随着中签比例越来越低,为了增加中签几率,全家齐上阵的人会越来越多,反正摇中不买也不惩罚,于是,浪费的中签指标也将越来越多。
另外一种声音认为,从申请购车指标以及后续的买车,本身都是个人行为,个人可能因为油价的上涨、停车费的调整、小区内的停车位是否充足,甚至包括家庭紧急支出等客观原因,改变最初的购车意愿。而不买车就简单的进行硬性处罚,也不是一种特别人性的方法,甚至有些声音认为这种做法或已经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于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北京缓解拥堵网站新开辟了“征求意见栏”,主题为“中签后不购车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征求意见设立了四大选项,分别为“仍为6个月有效”、“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其他看法”,且注明,“四个选项必须选一个”。这就意味着,如果中签后不购车,有可能面临一年,甚至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的严厉处罚。选项中的“仍为6个月有效”,则意味着不采取惩罚措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摇号中签不买车的情况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出台进一步的管制措施也是势在必行,但如何管,甚至如何罚,似乎这个尺度很难拿捏。相信在征求意见后的新政策很快也将浮出水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