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全数字生产模式中,出现问题时也是要停线的。但这里只有班长才有权停线,停下线来还必须逐级上报。工段长能解决问题的就地解决,在工段长范围解决不了的再向上汇报,如果停线时间超过10分钟的,工厂的第一领导要到现场解决问题。
奥迪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最高档的轿车,奥迪生产线的停线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尤其在当前所有产品均供不应求的今天,停线几乎是不能容忍的。因此,防患于未然成为保证开工率的核心。
因此,在一汽-大众奥迪的全数字工厂里,维修工是在一个流程的框架下工作。这里有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按照不同的计划,他们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防止设备出现问题,而不是设备出了问题再去维修,用高效、稳定的设备去保证制造过程的合格。这里的员工不仅要考虑修过什么?换过什么设备零件?更要考虑为什么这样?以及以后可能出现什么?如何防止出现问题?在不断地检查中、发现问题中不断完善计划,使计划不断得以完善。一汽-大众奥迪全数字工厂中,工人说“用不着”拉线,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在保证着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为什么不用“拉线”,那就是一汽-大众奥迪的全数字工厂将所有的工作做在生产线之前,包括每个零部件的质量、设备的完好率、检具的正确性等,用设备的一致性消灭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问题,用全流程的数字控制技术保证质量的可追溯性。没有一个强大的体系控制能力,要想做到不拉线,那绝对是不可能的,除非没有质量管理。
毫米标准
在生产线上,你会看到工人用一个塑料的卡具放到车门缝里,从上到下一划,不同的卡具划不同的缝隙。内行人都知道,奥迪在全球推行毫米工程,就是所有覆盖件缝隙上下公差不能超过1毫米。工人每次都能轻轻一划而过,说明产品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表明在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车达到了奥迪的全球质量标准,标志着一汽-大众的质量控制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事实上,我们在生产线旁看到的人工操作,已经是最为表面的质量控制了,在生产线上更多人们看不见的装配公差的控制、更多数相对尺寸都采用了激光控制,甚至包括轮胎都要用激光测量。就整体的质量控制而言,首先用不断加严的质量标准加以控制,其次是标准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