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路径被认为太慢,但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径,而且无论怎样获得的技术,要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必须自己动手。第二条路是最难走的一条路,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是通过合资获取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而防止的就是中方合作伙伴获得技术,因此从这条路获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第三条路是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走的一条路,现在被冠以一个时髦的名字:“集成创新”。其问题是,尽管我们利用外脑,或者中脑加外脑获得了一些技术,但是结果却往往是有产权无知识。第四条路则是最近几年才渐渐时兴起来的,且李书福在这条路上走得最好。
从吉利发展的历史看,李书福从开始被人耻笑地仿制,到后来挖人才、到连人带技术一起挖,终于李书福发现了资本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李书福的吉利从做只产品,转向了资本市场、汽车市场两条腿走路,最终通过资本这支手,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变速器厂,解决了变速器的瓶颈问题;今天又成功收购沃尔沃,不仅收购了整个企业,更重要的是一把获取了沃尔沃所有的知识产权,彻底解决了“没人卖给你技术”的问题,实现了从与“狼”共舞到捕“狼”食之的转变,在强敌环饲的竞争格局中找到了薄弱环节,杀出了一条吉利道路。
表面看,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吉利这家私企的事,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与外国汽车工业强弱格局的转换,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不过,吉利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转换得快一些,这个转换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将快速地与国际汽车工业全方位地接轨,不仅是技术、标准的接轨和掌控,更是观念的提升。这里不仅仅是吉利这孩子吃“狼”了,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这个年轻的小伙开始吃“狼”了。
会吃还要会消化
我们在为孩子吃狼而喝彩的时候,更应当想到的是如何消化,而不仅仅是把狼吃到肚子里。“消化”沃尔沃至少需要两步,第一步是让沃尔沃盈利,第二步是掌握沃尔沃的技术为我所用。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收购国外整车企业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所有被收购(或部分收购)的企业都是没有在中国合资生产轿车的企业,如:MG、萨博、沃尔沃。更确切地说,是一些没有借到中国市场之力而倒下的企业。换言之,吉利若想让沃尔沃盈利,首先应当先将沃尔沃引入中国,由此获得利润实现扭亏,否则沃尔沃将成为吉利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