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行业
模糊搜索  
自主品牌转战海外暂时忘却折翼之痛
2010-7-6 11:32:17     《时代汽车》杂志    王晓辉
关键词:华晨,客车,亚迪,传福,长城

排放高门槛是主要障碍

不过,由于欧美市场苛刻的市场准入条件,自主品牌进军欧美并非一帆风顺。

除受越来越明显的市场保护主义影响外,还受到车型认证、售后服务等诸多问题制约,这些限制都会延缓中国汽车拓展欧美市场的进程。媒体人钟师就曾经表示,当前并不是自主品牌出口的好时机,中国现在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与其到欧洲去卖车,不如先把国内市场做好。

一位欧洲的客车运营商告诉本刊,他们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客车的售后服务和技术保障表示担忧,他认为,一辆中国制造的旅游巴士从西班牙行驶到德国,一旦出现故障,西班牙的运营商就很难在德国找到修理厂协助维修;而公共巴士都是驻地运营,有维修保养中心的服务保障,不存在担忧的售后服务和技术保障问题。

在中华骏捷和中华尊驰四门轿车遭到冷遇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停止了向欧洲的汽车出口。该代理商负责人告诉本刊,他发现华晨已停止让其汽车做好符合欧洲安全和排放标准准备所需的工作。

华晨汽车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否认了这一消息,称这只是因为原代理商已经破产。但这对于华晨欧洲计划仍是沉重打击。2006年,华晨曾与该代理商敲定一笔多达15.8万辆的五年出口计划,合作关系的终结意味着该计划的流产,事实上,从2007年到2009年,华晨这两款车型在欧洲总销量仅为502辆。

2007年,华晨向欧洲推出的第一款车BS6在德国ADAC碰撞测试中仅获得1星的难堪成绩,引发了广受关注的“碰撞门事件”。尽管在此后进行的欧洲NCAP测试中BS6获得了3星评价,但“碰撞门”对华晨出口仍带来了极大冲击。此外,欧美市场排放标准的快速提升,对于多数自主品牌也是一大挑战。现在欧洲已开始执行欧5新标准,而华晨出口车型仅能达到欧4标准,这样华晨不得不等到达标后才能恢复出口。

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刘志刚说,“碰撞门事件”直接影响到了华晨出口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华晨品牌在世界市场中的声誉。这也使得华晨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有质量才能要数量”的重要性。目前,华晨汽车把“碰撞门”视为产品品质全面提升、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机遇。很快使车辆达到欧洲NCAP测试三星标准。刘志刚表示,现在,华晨已经成功撞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拥有了靠得住的“安全品质”,下一步,华晨将挑战美洲的高环保标准,使华晨真正拥有世界级的品质,让“爱我中华”的口号在全球唱得更加嘹亮。

曾见证自主品牌在俄罗斯从大出风头到迅速陨落的希比利汽车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祝景成认为,我国汽车出口下滑,除了全球汽车消费低迷、关税壁垒等客观原因,汽车企业出口的无序竞争是更深层的主观原因。

出口有望创新高

自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不到两万辆,2008年已经接近70万辆,年均增幅超过50%,远高于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但这些出口基本局限于中东、非洲等竞争并不充分的新兴市场,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的相当少。一位汽车界的知名人士曾表示,之所以在中东、非洲等国家有销售,原因在于中国汽车的性价比优势明显,“我们的一辆新车可能还不及欧美国家的一辆二手车价格,至于我们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不提也罢。”

责任编辑:fs
首页  前一页   1  2  3 后一页  尾页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