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警惕汽车市场被割裂

2020-4-16 10:21:00 选车网 贾卫中 收藏

疫情重击汽车产业,国家最高领导人忧心忡忡。中央部委率先垂范促进汽车消费,各地积极响应政策纷纷落地。然而,部分地方政策显现出地方保护的苗头。建议中央统筹管理,维护全国市场统一。

微信图片_20200416101846.jpg

汽车遭重创  政策来帮忙

当前,汽车产业遭受新冠疫情重创。但是,从中央到地方积极落实最高领导人促进汽车消费的指示,显现出快速良好的协同效应。

所有工业行业中汽车受影响最重,国家最高领导人高度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幅为-13.5%。其中,制造业增幅为-15.7%,汽车工业增幅为-31.8%。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为-38.3%,汽车产业利润增幅为-79.6%。对此,国家最高领导人明确指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微信图片_20200416101853.jpg

车市尚在寒冬中,各地政策已落地。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5万辆,同比增幅-40.4%,表明市场需求不足的形势依然严峻。与此同时,2月中旬开始,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中央相关部门,以不同形式出台了鼓励汽车消费的意见和建议。在地方,据《选车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4地推出了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包括佛山、广州、珠海、湘潭、长沙、株洲、南昌、杭州、长春、宁波、烟台、郑州、嘉兴、重庆等。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快速落地,对于危机中的汽车产业是巨大利好消息。然而,细读部分地方政策却不免令人担忧。

地方保护限制了公平竞争

部分地方政策看似促进了汽车消费,实际上限制了公平竞争。

现金补贴动人心,背后条件让人愁。据悉,在已经公布政策的14个地市中,有7个地市的政策明显偏袒本地企业。这类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鼓励本地车企让利促销。以郑州为例,该地明确规定:“2020年9月30日前,对我市整车企业生产的‘国六’标准新车,在我市每销售1台给予生产企业3000元补助。”另一类政策是,对购买本地车企产品的消费者给与现金补贴。以烟台为例,该地政策规定:“4月1日起,凡在指定经销商购买上汽通用东岳基地本地产车型,并在烟台市内上牌,给予市民每辆车一次性购车补贴2000元,总补贴金额1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416101902.jpg

地方政府在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汽车消费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但或许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想购买本地车型,这种将本地、外地汽车区别对待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公平竞争。

地方保护与中央精神相悖

部分地方政策看似保护了本地利益,实则不仅不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而且损害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

整体看,率先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地区,汽车工业在当地经济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产业受创,不仅影响着当地财政收入,还会影响当地居民就业。而直接补贴本地车企的做法,不但满足了人们购车的需要,更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汽车企业的复工复产、终端销售。

微信图片_20200416101908.jpg

然而,从汽车产业发展看,某些地区的车企竞争力较差,甚至濒临破产,而带有地方保护性质的政策延缓了这类企业消亡,阻碍了“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这与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相悖。从经济发展看,地方保护阻碍了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削弱了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有效性,或将严重损害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度重申:“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显然,部分地方政策保护了本地汽车企业的短期利益,但损害了汽车产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且与中央精神明显相悖。在“建设保障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中央精神指引下,为了确保稳定消费、稳定经济的政策效果充分发挥,建议中央有关部门统筹管理,维护全国市场统一。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责任编辑: tx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