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2019-4-24 9:10:00 选车网 黑白 收藏

接连两日,特斯拉与蔚来旗下电动车相继在中国发生自燃事件,虽无人员伤亡,但细思极恐,令人不寒而栗。随着纯电动车在我国的保有量不断攀升,车辆自燃案例层出不穷,见诸报端,造车新势力接连上演“烽火戏诸侯”,莫不是在以用户的生命作儿戏?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特斯拉与蔚来,一个是造车新势力的开创者,另一个是造车新势力的继承者,特斯拉誉满全球,蔚来闪耀中国。同时,两家企业都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要地,中国用户的保有量将直接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命运,甚至是生死存亡。而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用户而言,无论选择了哪家企业生产的电动车,他们的生命安全也随之被紧紧地与产品栓在了一起,两者是互生关系,这也是百年来,汽车有别于其他工业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电动车技术层面来看,电池热失控是引起自燃事故的主因之一。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根本问题还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部分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同时,业内专家表示,一些新能源车企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由于补贴退坡的政策周期是一年一次,与产品的开发周期总体来看不是很匹配。某些新能源车企业,为了赶交付,赶政策,产品的耐久实验周期过短,没有试出汽车产品的安全极限,就将产品推向了市场。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据报道,发生自燃的特斯拉Model S P85从底盘冒烟到发生爆燃仅仅用时6秒。从随后媒体曝光的视频来看,爆燃威力巨大,与Model S P85相邻停靠的两辆车也受到严重破坏。倘若车主当时留在车内,根本来不及逃离车辆,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蔚来ES8发生自燃的地点是在其授权的维修中心,与特斯拉一样是在车辆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发生了自燃,索性没有人员在车内引发伤亡。随后,蔚来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对起火原因展开调查,后续结果会及时向社会通报。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两起严重的自燃事故之后,特斯拉与蔚来都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声明,措辞也极为相似,“现场无人员伤亡”,“已经展开调查”。然而,两封声明,没有一句道歉,更没有一句悔意。

难道在特斯拉和蔚来的潜意识中,没有人员伤亡便意味着事情不大,无需道歉?难道这就是誉满全球和闪耀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危机处理方式?难道这就是口口声声称,视用户体验为生命线的互联网造车思维?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选车网》通过梳理新闻发现,特斯拉的车辆自燃事件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Model S、Model X系列电动车自上市以来,在充电、行驶、碰撞、停靠中已发生近50宗燃烧或爆炸事故。特斯拉创始人的马斯克的推特在近一年的时间中,俨然成为“火警通告栏”,马斯克本人也推特中在屡次为自燃引起的用户伤亡进行道歉,只不过,不包括中国用户。

烽火戏诸侯?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用户一句道歉?

而蔚来的创始人李斌,近期似乎更乐于和媒体进行唇枪舌战,对于媒体人在试驾蔚来ES8之后提出的意见,给出的观点,李斌称:”自媒体的质疑、批评甚至抹黑都是蔚来团队需要承担的,世界并不欠蔚来一个理解,但应该给予蔚来车主应得的尊重。”而在蔚来ES8发生自燃事件之后,李斌在微博中却只字未提。

依稀记得,马斯克和李斌都曾表示,他们的企业是为颠覆传统车企而生,电动车才是汽车工业的未来。诚然,人类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必将伴随着昂贵的代价,而生命却永远是最宝贵和无价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该以人的生命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实验品,这是企业的底限,也是良知的底限。

时至今日,无论引起自燃是何原因,调查的结论如何,特斯拉与蔚来是否欠中国用户一句诚恳的道歉呢?还是等此事风头一过,继续演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呢?那些曾经信任特斯拉,相信蔚来有未来的人还能相信多久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特斯拉、蔚来自燃事件的进展。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特斯拉 蔚来 马斯克 李斌 自燃
责任编辑: zy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