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SUV降速 车市继续回调

2018-6-20 10:23:00 选车网 贾卫中 收藏

——5月乘用车市场经济指数分析

3月车市创下销量新高之后,4~5月连续两个月销量环比下降,乘用车周期性回调的局面愈发明显。在接下来的销售淡季,预计市场走势或愈加平缓。

SUV降速  车市继续回调

公众消费水平提升幅度不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来自北京正则大成汽车信息咨询中心的统计分析显示,今年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规模为3073.9亿元,同比增幅为10.4%。正则乘用车市场规模指数为651.7点,较去年同期上涨61.5  点,表明消费能力有所提升。5月乘用车市场销售平均价为16.6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3万元。正则乘用车价格指数为120.0点,较去年同期仅上涨2.2 点,表明消费水平微幅上涨。4月正则价格指数上涨1.8点,5月上涨2.2点,连续两个月价格指数小幅调整,意味着市场消费动力不强。

5月乘用车销量环比继续回落,车市回调特征愈发明显。继3月乘用车单月销量突破200万辆“关口”之后,4月、5月单月销量均跌回180万辆水平,且呈现逐渐下降的势头,意味着车市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狭义乘用车销量约为185.1万辆,同比增幅为8.9%,环比增幅为-1.1%。环比增幅相比于4月份(-11.8%)虽然有所收窄,但车市销量回落的势头并没有停止的迹象,预示着乘用车的销售淡季已然到来。

高端消费增长出现降速苗头,低端市场需求依旧疲软,车市上涨后劲不足。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平均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意味着公众消费水平没有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高端车(≥20万元)销量增速下降,低端市场(≤8万元)需求严重不足。

SUV降速  车市继续回调

统计显示,5月高端车销量约为47.9万辆,同比增幅为5.6%,低于乘用车大盘增幅(8.9%);低端车销量约为34.3万辆,同比增幅为-7.1%。有机构统计指出,5月份,10万元及以下二手车车源总数为127.4万辆,几乎是低端新车销量的4倍。低价二手车对低端新车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成为影响低端新车销量上涨的重要因素。整体看,低端市场需求乏力,同时高端市场增速放缓,市场上涨动力不足,进入回撤周期。

作为车市上涨主要推动力量的SUV增速下降,意味着乘用车销售淡季已经扑面而来。5月份,轿车提速,SUV降速,产品结构失衡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调整周期。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轿车销量约为94.9万辆,同比增幅为12.6%;SUV销量约为76.8万辆,同比增幅为7.4%;MPV销量约为13.4万辆,同比增幅为-5.8%。轿车销量大涨,表明市场正从购置税优惠结束,消费需求提前释放的“波谷期”中逐步走出来。而SUV增速下降,则是市场销量回落的重要信号。

SUV降速  车市继续回调

合资车升温缓慢,车市周期性回调大潮势不可挡。整体看,中国品牌乘用车5月表现抢眼,而合资车销量增长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从国别看,德系、日系车表现稳定,销量持续上涨。尽管韩系车销量大涨,但与2016年同期销量相差甚远。而美系车大跌,同样不及2016年同期水平。

SUV降速  车市继续回调

据统计,5月中国品牌销量约为74.7 万辆,同比增幅为10.1%;合资车整体销量约为109.9万辆,同比增幅为7.3%。其中,德系车销量约为40.4万辆,同比增幅为8.9%;日系车销量约为36.5万辆,同比增幅为9.4%;美系车销量约为19.4万辆,同比增幅为-12.5%,销量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20.1万辆);韩系车销量约为9万辆,虽然同比增幅高达72.3%,但远低于2016年同期销量(15万辆)。作为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大头,洋品牌乘用车增速放缓,意味着多数消费者购车情绪不高。

从产品看,尽管4~5月新车扎堆上市,部分车型老款产品促销力度不小,但消费者依旧兴趣不高,意味着销售淡季已然到来。从国别看,韩系、美系乘用车销量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表明淘汰大潮冲击下,部分洋品牌已经露出疲态。在接下来的销售淡季,车市周期性回调的趋势下,“淘汰赛”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真正考验车企实力、定力的时候到了。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SUV 车市 销量
责任编辑: yaojia
分享给好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