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EN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一周新闻

偶然与必然的李书福

2016/10/10 10:05:00 选车网 管学军 收藏

近日,吉利集团在杭州以长跑接力的形式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无疑是第一个火炬手。尽管在中国私营汽车发展历史上李书福不是第一个火炬手,但他是跑得最好的选手之一。

偶然与必然的李书福

今天,我们可以说李书福是成功者,可以说他的成功是一个个偶然的延续,更应该说这是时代的必然。

30年前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02万亿元,人均GDP是963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9.6元。而今天的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76.67万亿元,是30年前的75.16倍;人均GDP是49351元,是30年前的51.25倍;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是30年前的34.67倍。当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为372753辆,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2450万辆,是当年市场的65.7倍。用一句话描述当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叫做:“缺重少轻没有轿车”;当年,在白色家电尚未普及的时候,作为生产资料的改装车市场火爆异常,作为奢侈品的夏利轿车,居然能够卖到10多万元一辆,有人说当年的汽车行业不是盈利,而是暴利。李书福大约在1994、1995年进入的汽车行业,1998年8月8日第一辆豪情轿车下线。这绝对是夏利拷贝版(或称之为轿车里的改装车),但价格比夏利便宜太多了,于是一炮打红。也正因为这一炮打红,让李书福决定干低端车:“造百姓买得起的汽车”。

说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是个偶然,因为当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私人涉足汽车行业,但严格的准入审批决定了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汽车行业。李书福恰恰抓住了四川一家小型客车制造厂倒闭的机遇,通过兼并该企业,获得了小客车的生产许可。2001年有获得了轿车的生产许可,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但李书福现象也是个必然,因为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去满足需求,李书福不仅在轿车市场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从国家计划没有布局、合资公司瞧不起的低端车领域着手。李书福关于“汽车就是四个车轮加两个沙发”的说法,虽然至今仍是个笑柄,但这就是当时很多中国人对汽车的认识,不是吗?至今还有人认为:“汽车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把成熟的东西买来拼装在一起就行了”。这种认识或许和当年的李书福的水平没有本质的区别。正是基于这种经济基础、基于居民实际的消费水平、基于国民对汽车的认识,李书福生产低端车是必然的。

当然,李书福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有企业也是必然的,因为国有企业有着太多的束缚,决策过程过于复杂,而吉利则是李书福想通了,决策就做出来了。如果说李书福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一条鲶鱼”,那么他最大的价值在于唤醒了很多地方政府,让更多的地方官员认识了汽车工业的价值。于是,一个个地方国企步入汽车行业,或者干自主,或者搞合资。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看,这30年是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汽车当然是推进工业化最好产业。遨游在这个工业化的大潮中,李书福自然会如鱼得水,吉利得以快速发展也是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消费者对吉利汽车的诟病也越来越多,这是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的表现,也到了李书福该向低端路线告别的时候。从技术角度讲,没有自动变速箱就甭想向上发展,而李书福模仿大发3AT变速箱却一直得不到技术突破,更谈不上量产。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了,这给了李书福到海外收购的机会,2009年3月27日,李书福全资收购了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箱生产商国际动力系统(DSI)公司,将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制造公司纳于麾下。当时,合资车普遍采用4AT变速器,而经过这次收购,李书福获得了成熟的6AT技术,为吉利产品向高端发展、赶超合资车突破了一个技术瓶颈。此后对VOLVO的收购,更使李书福如虎添翼。

李书福的国际化之路是偶然吗?是偶然,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何来李书福海外收购的机会。这其实也是必然,因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金融已经成为其保持其作为世界经济之都的唯一法宝,而金融本身并不创造财富,杠杆过多自然会出现危机。当世界经济走向低谷的时候,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也正是吉利高速增长的时候。此时,李书福先后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MBH)、澳大利亚DSI、瑞典VOLVO,这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因此是必然之举。而在这个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汽、二汽等大型国企为什么默默无闻?因为体制所限,更因为没有生存危机。这就是为什么私营企业发展得更快,尤其在经济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刻,商业机会稍纵即逝,有没有生存危机的企业,反应速度自然不一样。

在春晓基地,制造博瑞的生产线已经布满了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李书福到欧洲“抄底”买来的,如今组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从这条生产线上开下的博瑞、博越已经成为紧俏车型,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骄傲,博越的消费者中居然有50%是政府官员。当年的汽车狂人李书福,现在依然很狂,他已经将博瑞的竞争对手锁定为大众速腾,而生产线上对标的产品则是奥迪A6L。因为在研发博瑞和博越时,吉利大量采用了VOLVO的技术和理念,让李书福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了信心。

或许有人说,博瑞、博越的成功是个偶然,因为这个时候中国市场需要这种性价比的车,李书福恰恰拿出了这样的车。这说得对,但这也是个必然。因为,能够生产什么车,不是企业老总想干就能干出来的,这需要工业基础。或者说,经过30年的发展,江浙一带的工业水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的配套水平有了质的飞越。不是吗?当年李书福想造的汽车可不是拷贝夏利,而是要仿造奔驰。但没有工业基础啊,木榔头是敲不出奔驰的车身,C620车床的精度达不到奔驰零件的工艺标准。因此,李书福能够拿出可以和德系车媲美的汽车,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中国30年工业化进程的结果。

当李书福身着红色运动衣、手持火炬跑在队伍前列的时候,不禁让人想起30年前的情景。那时的李书福也曾披红戴花,那时他是乡里的私营企业家,是身价千万元的富翁。后来的李书福曾经是媒体面前的红人,本奉为“中国的丰田英二”,而用合资企业老板看来,这不过是一现的昙花。而今,李书福依然是红人,是中国经济领域的红人,是中国私营汽车领域的排头兵,更是跨国公司研究的竞争对手。

30年,30道年轮,记录了新中国私营汽车企业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这就是我们选择李书福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的理由。我们将持续关注李书福、李书福名下的吉利,关注中国私营汽车公司发展的进程。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 李书福 吉利 新闻人物
责任编辑: yaojia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